昆虫百科

柑橘害螨

2023-04-13

简介

为害柑橘的各类害螨属蛛形纲,蜱螨目。主要包括瘿螨,叶螨和跗线螨三科。中国常见的叶螨有柑橘全爪螨,柑橘始叶螨,六点始叶螨和柑橘裂爪螨。跗线螨科主要有侧多食跗线螨。瘿螨科主要有柑橘瘤瘿螨和柑橘锈螨。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

柑橘全爪螨 学名Panonychus citri(McGregor)。分布亚洲、美洲和南非;是中国柑橘产区的重要害虫。幼螨、若螨和成螨均能为害叶、果和嫩枝,以害叶为主。被害叶面呈现许多灰白色的失绿斑点,严重时全叶苍白,引致大量落叶和落果,削弱树势,严重减产。雌体长约0.4毫米,椭圆形,背面隆起,深红色,背毛白色,着生于毛瘤上。毛长超过横列间距。雄体长约0.35毫米。中国南方年生15~18代,世代重叠,以卵和成螨在枝条和叶背越冬,温暖地区冬季可正常产卵。四川重庆旬平均气温在7.8℃以下时,所产的冬卵为滞育型,早春开始活动为害。发育和繁殖的适温范围一般在20~30℃之间,25℃为最适温度。低于20℃,活动减弱。一年中春、秋两季发生严重,一般3月份虫口开始增长,迁移至春梢为害,4~5月达到高峰,5月以后虫口密度渐趋下降,7~8月高温季节虫口数量很少,9~10月虫口又复上升,严重为害。冬季虫口基数大,春季3~4月周平均最高温度25℃出现早,最低湿度在40~65%,长日照等是柑橘全爪螨发生的有利气象因素。嫩梢新叶组织柔嫩,可溶性醣类和水解氮化合物含量高,有利发育和繁殖,当年为害猖獗。天敌有钝绥螨,食螨瓢虫,草蛉,食螨隐翅虫, 肉食性蓟马,其他捕食性螨类和昆虫;此外还有虫霉菌Entomophthora sp.,芽枝霉Cladosporiumcladosorioides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对柑橘全爪螨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控制效能。防治方法是:加强果园肥水管理,种植覆盖植物(如霍香蓟等),改变小气候和生物组成,使不利害螨而有利于益螨。保护利用纽氏钝绥螨、尼氏钝绥螨、食螨瓢虫和其他天敌。在害螨初发阶段,合理轮换使用杀螨剂、石油乳剂、石硫合剂、杀虫脒、三环锡等农药;幼树、苗圃也可采用内吸剂作土壤深层施药,兼可保护天敌,控制螨害。

柑橘始叶螨 学名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寄主植物还有桃、葡萄等。分布于日本、印度及中国西北、西南和东南柑橘产区。是四川、湖北和陕西汉中地区柑橘的重要害虫。为害柑橘叶、花蕾、果实及嫩梢,叶片受害部位呈现黄色斑块,凹陷畸形,严重时常致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树势和产量。雌体长约0.38毫米,椭圆形,黄白至黄绿色,两侧前后各有一小黑斑点,背毛正常,毛长超过横列间距。雄体长约0.28毫米,阳具末端弯向腹面,其顶端指向后方(见图)。中国南方年生13~20代,以成螨和卵越冬。早春开始繁殖,发生期较柑橘全爪螨早半月。多数产卵于叶背主脉和支脉的两侧。一般在树冠内部和中下部叶片虫口密度较大。常在开花前后大量发生,春梢嫩叶受害最重。气温20~25℃是发育和繁殖适温,超过30℃不利于生
长发育,7~8月高温季节虫口数量很少。秋后部分虫口向当年夏梢和秋梢迁移为害。天敌及防治措施,与柑橘全爪螨相似。

柑橘始叶螨

六点始叶螨 见六点始叶螨。

柑橘裂爪螨 学名Schizotetranychus baltazaraeRimando。因足爪分两裂而得名。1962年菲律宾最早见于记载,泰国也有记录。中国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为害柑橘的叶片和果实,也为害黄皮果的叶片。被害叶面及果面形成密集的灰白色小圆斑,叶片生长受阻,果实品质降低,树势衰弱。雌体长约0.36毫米,椭圆形,背腹扁平,浅黄色,体侧有黑色斑点,背毛正常,毛长均短于横列间距。雄体长0.33毫米,阳具末端弯向背面。一年发生多代,在叶片表面和果面分散为害,也常生活于叶背的主脉两侧。通常在山区类型柑橘园发生较多,平原丘陵也有发生为害。防治同柑橘全爪螨。

侧多食跗线螨 见侧多食跗线螨。

中国柑橘瘤瘿螨 学名Aceria sheldoni chinen-sis Kuang et Hong。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和甘肃。为害芽和花,被害嫩芽产生愈伤组织,形成若干小乳头状突起,丛集成不规则的花椒状虫瘿。被害橘树叶片减少,花果稀疏. 严重影响树势。体长0.17~0.18毫米,腹部环节背片与腹片的数目和形状几乎相同,65~70个,背、腹面环距相等,足羽状爪每侧6支,雌生殖器盖片,上纵纹12~14条。虫瘿初为淡绿色,后转深绿色,老熟时呈绿褐、灰褐或黄色。年生10余代,全年均在虫瘿内繁殖,世代重叠,随时可以发现各种虫态,但冬季以成螨占绝大多数。越冬成螨于3~4月间从老虫瘿中爬出,迁移为害当年春梢的腋芽、花芽、嫩叶、花蕾、果柄、果蒂等幼嫩组织,形成新虫瘿,4月中下旬最盛。瘤瘿螨在新虫瘿内继续繁殖为害,繁殖盛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在发生高峰期一个虫瘿内有数百个虫体。7月以后发生数量逐渐下降,夏、秋梢较少受害。防治方法是: 剪除虫瘿; 增施肥料; 春季柑橘发芽至开花前喷洒乐果、氧化乐果等。

柑橘锈螨 学名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又名柑橘锈瘿螨。分布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中国各柑橘产区均有。仅为害柑橘类。雌螨体长约0.15毫米,粗短纺锤形,浅黄色,腹部具背片约31个,腹片约58个,头胸部具足2对,前足比后足稍长。成螨和若螨群集叶、果和嫩枝上刺破表皮细胞,吸食汁液。叶、果被害后,细胞破坏,内含芳香油溢出,经空气氧化,变成黑褐色,影响果实品质,受害严重者,果实全部变黑,并引致大量落叶,削弱树势。在中国南部柑橘区年生18~24代,以成螨在柑橘腋芽、卷叶内和秋梢叶片上越冬。翌年3~4月日平均温度达15℃左右时,开始活动繁殖,先在春梢新叶上为害。5月之后虫口迅速增加,逐渐向果实和夏秋梢转移为害。7~10月盛发,一叶或一果虫数可达千余头。此螨行孤雌生殖,卵产于叶背及果实凹陷处。性喜荫蔽,通常在树冠的内部和下部、叶背和果实的下方及背阳方向虫口密度较大。7~9月高温干旱条件下,常猖獗成灾。栽培管理粗放、土壤瘠薄而干燥的柑橘园,往往发生较重。天敌有汤普森多毛菌,捕食螨、肉食性蓟马和瘿蚊等。防治方法是: 加强果园肥水管理,种植覆盖植物,防止土壤干旱; 保护天敌; 6~9月合理施用杀螨剂或其他农药,控制害虫。使用波尔多液防治病害时,要注意锈螨的发展趋势,及时防治,因此液会杀死锈螨的天敌多毛菌,可能促进锈螨大发生。

英文

citrus m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