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甘薯天蛾

2023-04-13

简介

间歇性发生的旋花科作物食叶害虫。又名旋花天蛾。学名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苏联(西伯利亚)及中国甘薯产区。为害甘薯、蕹菜、野牵牛等旋花科植物。成虫体长43~52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头部暗灰色,胸部背面灰褐色,有两丛呈“八”字纹状的褐色鳞毛。腹部背面中间有一条暗灰色纵纹,各节两侧依次有白、红、黑横带各一条。前翅灰褐色,上有锯齿状黑色细线,翅尖有一斜走的黑褐色纹,后翅淡灰色,有4条黑色带纹。

卵球形,直径约1.5毫米。初产时蓝绿色,孵化前为黄白。幼虫共5龄,初孵时体色淡黄白,1~3龄为黄绿或青绿色,4~5龄有青、黄、绿、红、黑等多种体色。1龄幼虫体长3.5~8毫米,头宽0.4~0.5毫米;2龄体长6~15毫米,头宽0.7~0.9毫米;3~5龄体长依次为3~14、22~50、70~100毫米。头顶圆,中、后胸及第一至八腹节背面有横皱纹,形成几个小环。第八腹节末端生有尾角。蛹体长50~60毫米,初期淡绿,后变红褐色;下颚伸出成管状,向内上方弯曲,形似象鼻。

在河北、山东等地年生两代、安徽淮北3~4代,以3代为主,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4代。各地均以蛹在土中越冬。安徽4代区第一代幼虫为害春薯,二、三代幼虫为害春薯及夏薯,第四代为害夏薯,全年二、三代幼虫为害最重,严重时薯叶吃光,仅留秃蔓。

成虫昼伏,夜出交配产卵,以棉花、芝麻、向日葵等花蜜补充营养。卵散产于薯叶上,平均一雌产卵1 000余粒。卵期4~6天,新孵幼虫先食尽卵壳,约两小时后开始取食,1~4龄可食叶3~4片,占总食量的8~12%,5龄后食量大增,可食29~38个叶片。幼虫期14~22.5天,老熟入土化蛹,非越冬代蛹期10~21天。宜结合冬耕,破坏蛹室,减少虫源。在3龄幼虫盛期,每百叶有虫两头时,及时喷撒青虫菌、敌百虫、敌敌畏等可控制为害。

英文

sweetpotato hornw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