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白蛾蜡蝉

2023-04-13

简介

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林木枝叶汁液的害虫。学名Lawana imitataMelichar。同翅目,蛾蜡蝉科。分布于印度及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为害柑橘、荔枝、龙眼、杧果、胡椒、茶、木菠萝、梅、李、桃、梨、木麻黄、银桦等几十种果树和林木。成虫和若虫吸食枝条汁液,使嫩梢生长不良,叶片萎缩而弯曲;幼茎被害,引起脱落,排泄的粪便可诱发煤烟霉病。成虫体长16.5~21.3毫米,碧绿或黄白色,被白色蜡粉。头尖,复眼黑褐色。触角基节膨大,其余各节呈刚毛状,中胸背板上有3条隆脊。前翅淡绿色或黄白色,有蜡光,翅脉分枝多,横脉密,形成网状,外缘平直,臀角尖锐突出; 径脉和臀脉中段黄色,臀脉中段分支处分泌蜡粉较多,集中在翅室前端成一小点。后翅为碧玉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卵长椭圆形,淡黄白色,表面有细网纹,常互相连接排成一列。若虫全体布满棉
絮状的蜡质物。

成虫

被蜡粉的若虫

白蛾蜡蝉

中国南方年生2代。第一代成虫于6月上旬初见,7月上旬至9月下旬产卵。第二代成虫9月中旬开始发生,11月上旬多数若虫发育为成虫,但性器官尚未成熟,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成虫陆续转移到茂密的枝叶上越冬。越冬成虫在2~3月稍暖时开始取食交配,3月上旬至4月下旬产卵。成虫产卵于嫩枝叶柄处,由于成虫产卵期长,田间3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9月下旬均可见到卵块。初孵若虫群集为害嫩梢,随着龄期增长和植株枝条伸长,若虫逐渐分散,但仍3、4头成群活动,善跳跃。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田间均可见到若虫,4、5月和8、9月为若虫盛发期。宜在成虫产卵前、产卵初期或若虫初孵群集未分散期喷洒敌敌畏、马拉硫磷、敌百虫或稻丰散等药液;冬夏剪除有虫枝叶,减少虫源,也可用网捕杀成虫。

英文

mango ci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