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茶树从种子萌发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止的整个生命时期。茶树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不同年龄时期, 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时期的茶树特征、特性, 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制订科学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按茶树的生长发育特点, 可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 即: 幼苗时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幼苗期 从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到第一次生长结束形成驻芽时, 为幼苗期(图1)。一般是从当年3月份种子开始萌发, 到7月份止, 共约4~5个月。茶苗出土前, 它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完全由子叶供给, 这就是子叶营养阶段。茶苗出土, 鳞片首先展开, 然后长出鱼叶和第一片真叶, 直至3~5片真叶完全展开, 此时茎顶端停止生长而且形成驻芽。出土后幼苗的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幼苗由异养阶段进入双重营养阶段, 并向自养发展。幼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疏松、湿润,使种子萌发能获得足够的空气和水分。茶籽吸胀, 须消耗大量水分,除播种前浸种外,土壤持水量应不低于70%。萌发温度最好掌握在25~30℃。注意播种深度, 防止土壤板结或积水, 造成通气良好的土壤环境, 以利茶籽萌发生长。茶苗出土后,经常加强栽培管理, 特别是浅耕除草、抗旱、遮荫、防寒等。
图1 茶树幼苗期形态
幼年期 从茶苗第一次生长休止开始, 到第一次孕育花果, 这一时期称为幼年期(图2)。幼年期时间的长短,与茶树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水平有关,一般历时2~4年。幼年期是茶树生理机能十分活跃阶段,在自然条件下, 地上部的分枝基本上是单轴式, 顶芽生长旺盛,主干明显,表现为单轴分枝。自然生长的茶树,第一年主轴没有分枝, 第二年有一级或二级分枝, 第三年有三级分枝。幼苗期根系, 开始为直根系,主根明显,并向土层深处扩展,侧根很少, 以后不断增加, 向四周和深处扩展, 但仍呈明显的主根。
图2 茶树幼年期形态
由于幼年期茶 树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 农业技术措施应以培养健壮的骨架为主, 抑制主轴生长过旺, 促进侧枝生长, 进行定型修剪, 以培育良好骨架, 并加强水肥管理, 促使树冠早定型, 逐渐形成理想的分枝树型。同时, 要注意培养根系向土壤深处和四周扩展, 以形成分布深广的根系, 提高茶树抗旱、防寒能力。
成年期 从茶树第一次孕育花果到第一次自然更新,为成年期(图3)。这一时期经历大约30~40年,如培育管理得当, 时间还可延长一些。成年期茶树生育最旺盛, 生产量达到最高峰, 是主要的生产时期, 也是高产稳产的时期。成年期如水肥水平高, 采养管理好, 一般能持续高产稳产达20~30年以上。
图3 茶树成年期形态
成年期初期的树冠是单轴分枝,随着树龄增长,主轴顶端生长逐渐减弱,侧枝生长相对加强,愈分愈多,树冠愈来愈密, 覆盖度增大。分枝向四周披张形成茂密的树冠和开张的树姿,而且分枝方式开始向合轴分枝过渡, 在茶树生殖生长上开花结果渐趋高峰,茶叶产量也迅速增加。中期则形成合轴分枝,生长极为旺盛, 新梢生长渐向外侧发展,由于不断采摘和修剪,丛面小侧枝愈分愈细。到了后期, 形成大量小侧枝和有结节的“鸡爪枝”, 这些结节妨碍物质运输, 削弱枝条的再萌发能力, 树势衰退, 致使下部较粗壮枝条上萌发徒长枝,促进侧枝更新, 形成树冠自然更新现象。而树冠面上, 分枝细弱, 营养生长减退, 生殖生长也达到高峰, 产量逐年有所下降。
成年期的地下部, 在初期其主根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分生, 形成具有多级侧根的深根根系。中期由直根系发展为分枝根系类型,其分布的幅度超过地上部,随着茶树年龄的增长, 在后期亦发生根系的更新过程。
成年期茶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达到了旺盛期,树体养分供求分散, 应通过各种措施, 调节与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 以达到增加茶叶产量或茶果产量的目的。在栽培管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上要尽量延长这一时期茶叶高产、稳产、优质的持续年限。要求建立合理的采养制度, 不断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交替进行的方法更新树冠, 整理树冠面。同时应有相适应的肥培管理制度, 促进新梢迅速生长, 以保持旺盛的树势, 使茶叶产量持续上升。
衰老期 从茶树第一次自然更新起, 直至整株茶树死亡为止, 为衰老期(图4)。这一时期的长短, 随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在数十年至百年以上。
图4 茶树衰老期形态
衰老期茶树的地上部在生育过程中, 新梢活动逐级向下转移,以至根颈部形成新的骨干枝进行更替,出现向心生长趋势, 如此周而复始,出现茶树更新期。每更新一次, 茶树便衰老一步, 茶树在一生中有多少个更新周期, 与茶园肥培管理水平等有关。
衰老期茶树营养生长逐渐减弱, 生殖生长的花果增多, 消耗大量养分而造成养分亏缺, 加剧枝条的衰老。地下部根系, 也和树冠一样,由末梢根开始衰枯,然后逐渐引起侧根以至骨干根的死亡, 最后茶树失去更新能力, 全株死亡。
衰老期茶树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加强管理, 及时进行重修剪或台刈, 剪去枝条衰老部分, 促使根颈骨干枝形成,树冠有规律地进行更新(图5)。对于根系的更新,通过深耕改土,切断骨干枝根的衰老部分, 刺激新根发生。改土可为新生根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复壮根系及树冠, 达到茶叶产量回升的目的, 当茶树很衰老、产量无法提高、失去经济价值时、即应挖除,换种改植。
图5 更新后茶树
茶树个体的产生并不仅是种子, 也可用营养体来繁殖, 产生新的个体。营养体是母体的一部分, 在它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没有种子萌发阶段, 营养体自个体生根到新梢成熟为幼苗。一般认为营养体繁殖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 较种子繁殖个体为短, 但各期的主要农业技术措施是基本相同的。
英文
general developmentperiod of tea p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