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类暂时性外寄生虫。属昆虫纲, 蚤目,种类很多,常见的为蚤科和角叶蚤科中的大部分属种。体形较小,左右扁平, 体表几丁质较厚, 无翅, 足发达善跳, 俗称跳蚤、疙蚤。发育为完全变态, 卵产于阴暗潮湿的地面及穴居动物的巢穴中。幼虫长条形,营自由生活,成长后结茧化蛹, 成蚤羽化后侵犯宿主吸血, 家畜中以猫、狗和毛皮动物为多见, 雌雄均吸血, 特别是雌蚤产卵前。对宿主种类虽有一定的选择性, 但并不十分严格, 吸血后一般离开宿主, 一直到下次吸血时, 故在地面潮湿阴暗处, 猫、狗窠巢, 小动物洞穴及其他隐蔽处所均可见到,也有长期停留在兽类被毛间的。成蚤的生存期较长, 且能耐饥, 有些种类可达1~2年之久, 这对保存体内的人畜病原体, 在疾病传播上有重要意义。蚤类除骚扰吸血外, 还传播一些病原体, 如鼠疫杆菌。蚤也是犬复孔绦虫的中间宿主。和家畜有重要关系的还有蠕形蚤科的一些蠕形蚤,中国西北、内蒙古等牧区较为普遍。体型较大,不能跳跃,雌蚤在卵成熟时腹部增大,呈卵圆形,长可达1厘米, 体软。在温暖的季节里, 成虫前各阶段生存于地面, 秋后成为成虫, 侵犯牦牛、绵羊等家畜。整个冬春季节在畜体渡过, 除骚扰不安外, 并使家畜大量失血, 严重时贫血消瘦, 抵抗力减退, 以致衰弱死亡。排出的粪便血色, 家畜体表被毛粗乱不洁。蚤类的防制除着眼于畜体、畜舍、居室及窠巢的卫生条件, 特别是清扫与保持干燥, 并用药杀灭外, 更由于穴居小动物的小生境内能大量繁殖保藏, 应进行具体的生态及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切实有效的防制措施。
英文
flea and vermiform fl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