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豆科豇豆属栽培种,学名Vigna radiata (L.) Wilczek,一年生草本植物。古名菉豆、植豆。具有粮食、蔬菜、绿肥和医药等用途。
起源和栽培史 绿豆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地区。1898年一位德国学者认为绿豆起源于中国广州。以后中国学者相继在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发现野生绿豆Phaseolus yunnanensis Wang et Tang,并有不同变异类型。也有学者认为起源于印度及尼罗河流域。1935年Н.И.瓦维洛夫认为绿豆起源于“印度起源中心”和“中亚起源中心”。
绿豆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公元6世纪贾思勰《齐民要术》已有记载。绿豆是由印度传入印度支那、爪哇等地,以后从马达加斯加传入非洲大陆,16世纪传入欧洲,由此传到美洲。1835年美国才开始种植,日本约于17世纪之前从中国引入。
早期的分类学家将绿豆归为菜豆属 Phaseolusradiatus L.。20世纪50年代后,认为起源于东半球的绿豆及小豆和饭豆等豆类,其亲缘关系更接近于豇豆属。因此将绿豆归入豇豆属,种以下尚无明确的分类,染色体数2n=22。
生产与分布 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各地都有绿豆分布。亚洲栽培最多,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及其它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欧洲、非洲及美洲也有少量种植。在南亚和东南亚绿豆生产约占豆类生产的12%。其中印度面积最大,占世界绿豆面积的 75%左右,为270多万公顷,总产110多万吨;泰国绿豆面积约3.48万公顷,总产20多万吨,其中60%出口。
中国各地都有绿豆栽培,主要产区集中在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以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省为最多。其次为湖北、山西、四川等省。中国是世界上绿豆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1956年栽培面积超过166万公顷。栽培绿豆较多的河南省1986年约有1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900千克,最高产量达每公顷3 700千克。
种质资源 不少国家和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都重视对绿豆的研究,征集了大量种质资源。设在中国台湾省的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已征集绿豆种质资源5 000多份,印度保存约4 000份,美国密苏里大学保存有2 100份,菲律宾保存有2 500份。全世界的栽培品种在2 000个以上,比较好的品种有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的VC 1973A、VC 2778A、印度的Varsha H 70-16、菲律宾的PHLV 18等。
特征特性 绿豆根系分为两类。深根系,主根比较发达,入土较深; 浅根系,主根不发达,侧根细长,向水平方向伸展。植株被细茸毛。有直立、半蔓生和蔓生三种类型。幼茎绿色或紫色。子叶出土; 初生叶为宽披针形,无叶柄; 真叶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圆形或心脏形,全缘,少数品种的叶三裂。总状花序,腋生。花梗顶部簇生对生小花,花黄色或黄带绿色,多在开放前自花授粉,每花梗只有3~4朵花结实。荚果细长圆筒形,极少数品种为扁圆筒形,成熟荚黑色、褐色或褐黄色,外披短毛,每荚含种子4~15粒,绿色,也有黄、褐、黑、青蓝等色。种皮分有光泽(明绿)与无光泽(毛绿)。百粒重2~8克。
短日性作物。但多数栽培品种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喜欢较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8~10℃时开始发芽,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气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开花期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均易引起落花落荚。结荚期和成熟期要求晴朗干燥天气,早熟品种有效积温为1 600~1 800℃; 中熟品种为1 800~2 000℃,晚熟品种为2 300~2 400℃。绿豆可耐40℃高温,对霜冻敏感。较耐旱,怕涝,土壤过湿易徒长倒伏。开花结荚期遇连续阴雨天气也易落花落荚。耐瘠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石灰性冲积土与壤土为宜,有些品种在砂壤土、河滩、荒地上生长良好。田间持水量为50%,疏松通气,肥力适中的土壤最适宜于根瘤菌结瘤固氮。绿豆可以受内生菌根真菌的侵染,内生菌根(VA菌根)可提高绿豆对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吸收,能有效地利用骨粉、磷矿粉等难溶性磷酸盐类,显著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加植株干重。
绿豆
栽培技术 绿豆除单种以外,常和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甘蔗、甘薯等间作或套种,也种于果树、林木苗圃的行间和田埂隙地: 作为夏播填闲作物,单播时常与小麦轮作或利用早稻和中稻的秋闲田或晚稻的秧田种植,还作为灾荒时的补种作物。
绿豆适播期较长。中国北方,4月下旬至小麦收获前后均可播种; 在南方,3月下旬至7 月底随时可播。多为条播,也有点播或撒播,单种时每公顷播种量30千克左右,间作和套种时可适当减少。撒播或作绿肥的播种量可达75千克左右。条播行距30~45厘米,播深4~5厘米。绿豆常有约10%的硬实,不易发芽,播种时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也可用机械摩擦处理,轻微磨破种皮再行播种。
在1~2叶时进行间苗和定苗,每公顷留苗15万~25万株,从出苗到开花封垄前应进行中耕除苗,有利保墒和促进根系发育及根瘤生长;开花期应注意灌排水,以施基肥为主,苗期施少量速效氮肥,促使幼苗健壮和根瘤生长,生育后期追施适量的磷、钾肥,以提高结荚率,增加籽粒饱满度。绿豆荚成熟期不一致,需多次采收,大面积种植绿豆要在70%以上的荚成熟时即收获。收获的绿豆应及时晒干并用药物处理后入库,以防豆象为害。
常见的病害有绿豆叶斑病Cercospora spp.、根腐病Rhizoctonia solani;Mycosphaerella phaseoli,还有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和病毒病等; 主要虫害有蚜虫、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绿豆象Cal-losobruch us chinensis。
营养成分及用途 绿豆营养丰富,籽粒含蛋白质20~24%,脂肪0.5~1.5%,碳水化合物55~65%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绿豆是防暑的饮料,可制成多种糕点、粉丝、粉皮,酿制绿豆大曲和烧酒。绿豆芽富含维生素,是优良蔬菜。子实及花、叶、种皮、豆芽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水明目,治疗烫伤和创伤的功效。绿豆在花期或花荚期可翻压作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