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蓼科大黄属中大黄种,学名Rheum palmatum L.,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别名掌叶大黄、将军。以根茎及根入药。为中国特产,是常用中药,并为出口商品。主产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省(自治区),称西大黄。同属植物有唐古特大黄R.palmatum var.tanguticum Maxim. ex Rgl.,分布于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东北部;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分布于湖北省、河南省西部、陕西省南部、四川省、贵州省及云南省西北部,称南大黄。
株高2米左右。叶片近圆形,边缘有不同程度的掌状分裂。大形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或紫红色。瘦果有三棱,沿棱生翅。花期6月至7月,果期7月至8月。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针形。药用大黄的叶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
大黄
野生或半栽培。适宜生长于海拔2 0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年降水量约500毫米。高温多湿地区易发生病害,生长不良。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以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种子繁殖或子芽繁殖。苗床应选向阳地,翻耕后施基肥,苗床宽约130厘米。定植地宜深耕,施足基肥。种子繁殖以秋播为宜,采种后立即进行,春播可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条播行距25厘米,也可撒播。播后盖土覆草,出苗后间苗、除草和追肥。子芽繁殖,在收获时,把根茎侧面的较大子芽切下,粘上草木灰即可栽植。幼苗及子芽的定植多在秋季进行,行株距65×50厘米,穴深30~50厘米,直径30~35厘米,每穴栽植1株,盖细土压紧,使顶芽微露地面。生长期间要松土、除草。定植第2年追肥2~3次,可施饼肥或化肥。夏秋之交剪去花薹,以利地下部发育。病虫害有根腐病、叶斑病、蚜虫、金花虫Galerucella distinc-ta、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蛴螬等。栽后2~3年,于9月至10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茎及根,切除茎叶、支根及顶芽,刮去粗皮,大者可纵切成适当大小,用绳串起,中小者可切片,风干、阴干或烘干。
根及根茎含蒽醌衍生物,总量为1.01~5.19%。游离形式者占小部分,主要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结合形式占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泻下活性成分番泻甙(Sennoside)A、B、C、D。还含鞣质约5%。味苦,性寒。有泻实热、下积滞、行淤、解毒作用。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腹痛、湿热泻痢、目赤头痛、口舌生疮和血淤经闭。外用治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此外,可作饮料和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