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百科

球虫病

2023-04-10

简介

球虫寄生于动物的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直接传播。遍布世界各地, 宿主种类多。对牛、羊、猪、鸡、兔的危害大, 尤其是密集饲养的幼龄动物, 常引起发育受阻, 甚至大批死亡。

病原和发育史 单宿主球虫属真球虫目的艾美耳科。艾美耳科有四个属危害畜禽。①艾美耳属 (Ei-meria)。在外界完成孢子化发育的卵囊,内含四个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含两个子孢子; ②等孢属(Isospora),孢子化卵囊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③温扬属(Wenyonella),孢子化卵囊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 ④泰泽属(Tyzzeria), 孢子化卵囊内不形成孢子囊,含8个游离的子孢子(图1)。卵囊呈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等:有两层囊壁。有些种卵囊的一端有微孔; 有的种还在微孔处形成极帽。各种球虫的未发育的卵囊都含有一个合子(图2)。孢子化卵囊内所含孢子囊和子孢子的数目因属别不同而不同。孢子化卵囊内有无卵囊残体、有无孢子囊残体:孢子囊上有无斯氏体因种别不同而不同。发育分为三个阶段:①孢子生殖,又称外生发育。是指卵囊随宿主的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空气条件下发育为孢子化卵囊的过程。②裂殖生殖。孢子化卵囊被宿主吞咽后,在宿主消化道的机械性蠕动和酶等的作用下,卵囊壁破裂, 子孢子释出。子孢子多呈香蕉形,一端较尖,另一端宽而圆;胞浆内通常有一大折光体,靠近宽端,核位于中央附近。子孢子进入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发育为近似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裂殖体,内含排列成簇的裂殖子。裂殖体的发育长大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裂殖体破裂释出裂殖子,裂殖子的形态与子孢子相似,但无大折光体。裂殖生殖可能为两个世代或更多世代。③配子生殖。裂殖生殖与配子生殖同称内生性发育。裂殖生殖的最后一代裂殖子,大多数发育为单核的大配子,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两种成囊颗粒;部分发育为小配子体,每个小配子体生成许多细长形、有两根鞭毛、运动活泼的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为合子, 由大配子胞浆中的两种成囊颗粒分别形成两层卵囊壁,即为卵囊, 由上皮细胞内释出,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图3)。

图 1 不同属球虫的孢子化卵囊

图2 球虫孢子化卵囊模式图

图3 艾美尔球虫生活史模式图

1.子孢子;2.裂殖体;3.滋养体; 4.小配子体;5.大配子体; 6. 卵囊; 7. 裂殖子

大多数种球虫寄生于肠管上皮细胞内, 少数寄生于其他器官如胆管或肾脏等处的上皮细胞内,每一个种都有特定的宿主和特定的寄生部位。

流行病学 ①各种年龄的畜禽均易感,但多为带虫者,主要危害幼年畜禽。密集饲养而卫生条件差时,最易爆发球虫病。②温暖潮湿利于卵囊孢子化,所以球虫病多流行于温暖多雨季节, 多发生于潮湿温暖的厩舍。③球虫感染系由于吞食了孢子化卵囊。所以凡被患病或带虫动物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衣物等都有卵囊存在,都是感染源: 鸟类、昆虫以及管理人员自身都可以成为卵囊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症状 引起的疾病取决于球虫的种类、感染数量、宿主年龄及免疫状态、饲养管理条件和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寄生肠道的引起肠炎、腹泻、上皮大范围脱落、出血: 寄生于肝脏的引起胆管肥厚、肝肿大、肝硬化和肝功能受损及与之相应的临床症状;寄生肾脏的引起肾肿胀,功能受损。慢性病例一般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发育。康复后或轻微感染的动物多为带虫者,对重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

病理解剖 寄生于肠道的多引起肠炎、粘膜肿胀或增厚、粘膜上有淡白色斑点和出血点,严重的大面积粘膜脱落、大范围出血。肝脏患病时常见肝脏高度肿胀,表面和实质内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粟粒至豌豆大的结节,或融合成片,突出于肝脏表面。寄生肾脏时引起肾肿大,有出血斑和点状的灰白色病灶。

诊断 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和查找病原体进行综合判断。剖检病尸时,须查病变特征、刮取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查找裂殖体、裂殖子、大小配子体和卵囊,后者尤其重要。生前诊断系取患病动物的粪便用饱和盐溶液漂浮法查找卵囊;但不能仅根据在粪便中发现卵囊即诊断为球虫病。因为感染球虫并不一定发病,常可能为亚临床型或带虫;相反发生严重临床型球虫病多在球虫的裂殖生殖阶段,此时尚无卵囊产生。

防治 ①药物预防。集约化养禽主要将抗球虫药用为饲料添加剂, 每日服用以防球虫病发生。抗球虫药中,氨丙啉、尼卡巴嗪、甲氨吡啶和氯苯胍等为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植物碱类有常山酮;聚醚离子载体类有莫能霉素、盐霉素、马杜拉霉素等。不同宿主、不同球虫须选用不同的抗球虫药。②卫生措施。保持厩舍清洁、干燥;避免拥挤;及时清除粪便,防止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饲槽和饮水器等用具定期用沸水或热碱水消毒。改善饲养条件,供给全价饲料,提高动物自身的抵抗力。③免疫预防。日前仅用于鸡球虫病, 有活虫疫苗和致弱疫苗。

英文

coccidi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