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覆在身体外表面的成层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从皮肤衍变而成的附属结构有毛、皮肤腺(汗腺、皮脂腺、乳腺), 指(趾)器官(蹄、爪)、枕和角等。皮肤有保护体组织, 防止机械性损伤、有害物质和射线的侵害, 调节体温, 分泌汗液和皮脂, 感受冷、热、触、痛等刺激的功能。家畜皮肤的厚薄随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及分布的部位不同而异。牛的皮肤最厚, 羊的皮肤最薄。在同一畜体颈、背部及四肢外侧部的皮肤最厚, 而腹部及四肢内侧部的皮肤最薄。
表皮 位于皮肤的最外层, 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有毛皮肤表皮薄, 无毛皮肤表皮厚。自深部向表层表皮分为基层、棘层、粒层和角质层。在鼻镜、蹄缘和乳头等无毛部位,粒层和角质层之间还有透明层。基层位于表皮最深层, 紧贴基膜, 由一层较小的低柱状细胞组成, 胞核呈卵圆形, 染色深, 胞质较少呈嗜硷性, 电子显微镜下见胞质内含有许多游离核蛋白体和微丝。基层细胞增生能力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并向表面推移, 以补充表层脱落的角化细胞。故基层又称生发层。棘层由数层较大的多边形细胞组成, 核大呈圆或卵圆形,细胞表面有许多胞质突起如棘突,故称棘细胞。相邻细胞的棘状突起彼此相连形成细胞间桥, 电子显微镜下见相邻细胞的突起之间以桥粒方式相连,胞质内的微丝束纵横交错排列成张力原纤维,浅层的棘细胞逐渐变为扁平。基层和棘层深部细胞间夹有黑色素细胞, 呈星形, 它所产生的黑色素颗粒除决定皮肤和毛的颜色外,并能防止紫外线侵害深层组织。粒层由1~2层菱形细胞构成, 胞质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 称透明角质颗粒, 是核蛋白体合成的结构蛋白, 可聚合和融合形成角质, 胞核形扁, 深染而固缩。角质层是表皮的最表层, 由数层至几十层角化的扁平细胞组成, 使皮肤能耐受摩擦和适应于干燥的环境, 胞核及细胞器均已消失, 胞质中充满均质状的角质, 表层细胞逐渐脱落形成皮屑。粒层与角质层之间的透明层染色时不易着色, 形成透明均质的带状层。表皮细胞新旧交替的变化过程是, 新细胞由基层细胞分裂产生, 在棘层长大, 在粒层产生透明角质颗粒,在透明层形成角质, 在角质层完全角化而脱落(见上皮组织)。
真皮 很厚, 位于表皮之下,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胶原纤维较多,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较少, 细胞数量亦少。真皮坚韧, 在真皮层不同水平面上有毛囊、皮肤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真皮一般分两层, 但分界不明显。乳头层(浅层)与表皮的基膜相接, 有较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纤细而小的胶原纤维束与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交织成网,细胞成分较多,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真皮组织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伸向表皮, 称真皮乳头, 乳头层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 乳头高而细; 在多毛或表皮很薄的皮肤, 乳头小而不明显, 牛和马的真皮乳头发达。网状层(深层)位于乳头层的深部, 很厚,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与弹性纤维交织排列, 使皮肤具有很强的韧性和一定的弹性, 能够承受从各方面来的张力或拉力。细胞成分较少, 网状层内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皮下组织 在真皮网状层下面, 它与真皮之间无明显界限,可把真皮牢固地连在其下面的肌肉或骨上。皮下组织中有时有脂肪细胞群, 被富含血管、神经的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 当营养充分时, 整个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将转变成皮下脂肪组织。猪的皮下脂肪组织特别发达, 可发育成完整的脂肪层。皮下组织能储存大量营养物质, 并参与机体内脂肪代谢, 还具有缓冲外来压力的保护作用和防止体温散发的保温作用。
英文
s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