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百科

家禽屠体

2023-04-10

简介

肉禽经屠宰放血去羽毛后的整个躯体,是肉用产品形式之一。屠体品质直接影响其等级和禽肉生产的经济效益。宰前、宰中、宰后的操作质量均影响屠体品质。据美国的统计资料,仅因宰前抓运肉禽的操作不善,碰伤造成的屠体降级, 约占降低总数的一半; 而80%以上的碰伤发生在肉用仔鸡到加工厂之前,说明损伤主要是抓鸡、装笼和装卸车时造成的。因此,在抓、运肉禽过程中合理操作十分重要。肉禽的屠宰应严格遵守兽医卫生检验规则,并保证屠体品质良好,外型美观。宰前12小时停饲,给予充分饮水,以便放血完全,并避免嗉囊和肠内容物过多造成的细菌污染。为防止肉中出现不良气味和保持屠体品质,对鱼粉、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应于宰前一周停止使用。屠宰方法和加工过程要以操作简便、放血完全, 能保证皮肤颜色的正常和屠体品质等为原则。

屠体品质鉴定主要采用屠体分割分析和感官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指标在中国目前尚未规范化。

屠宰测定 项目有:①活重。屠宰前停饲12小时后的体重。②屠体重。去血、去羽毛后的躯体重。③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 (屠宰) 率、全净膛 (屠宰)率见家禽屠宰率。④胸肌重、腿肌重与全部肌肉重;⑤骨重、脂肪重 (腹脂重)、可食内脏重 (肌胃、心、肝)。⑥胸肌率。胸肌重占全净膛重的百分比。⑦腿肌率。大小腿净肌肉重占全净膛重的百分比。

感官鉴定 通常有:①颜色。肌肉按颜色分为白肉和红肉。胸肌属白肉,腿肌和其他部分为红肉。肌肉的红白两色是因所含肌红蛋白的浓度不同, 肌红蛋白使肌纤维呈红色, 鸭、鹅的胸肌有白色和红色两种肌纤维。白肉的营养价值高于红肉,因白肉中必需氨基酸和全价蛋白质比红肉中高2~4个百分点, 而含脂率低1~3个百分点。②多汁性。是肌肉保持水分的特性。以肉中结合水与肉重的相对百分率表示。肉的多汁性决定于肉中结合水的含量,间接决定于脂肪的含量。肉中结合水越多, 肉的味道越好。肉用仔鸡的白肉含汁65%(55%~75%),红肉平均70%(65%~80%)。③细嫩度(软硬度)。它由肌肉束的大小、肉纤维的直径,以及肌肉与结缔组织、肌肉与脂肪组织的比例决定。腿肌的细嫩度比胸肌高(5%~10%),组成胸肌的肌束平均2~3毫米,红肉是2~4毫米。两性间相比,仔母鸡的胸肌和仔公鸡的腿肌较为细嫩。④气味和味道。是感官鉴定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于饲料、屠宰周龄和肉的化学成分等。鸡肉应具有其特有的香味,不能带鱼腥味或其它不正常的气味。肉用仔鸡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不同屠宰周龄、性别、仔鸡肉的品质比较分别见表1、2。

表1 肉用仔鸡肉的主要营养成分

成分 *全部可
食部分
全部肌肉 白肉
(胸肌)
红肉
(腿肌)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灰分
68~72
17~25
3~10
±1
72~75
20~22
2~5
±1
74~76
21~23
1~3
±1
75~76
19~21
3~6
±1
产热量 1300~2000千卡/千克

* 可食部分包括剔骨肉、皮、皮下脂肪和可食内脏(如心、肝、肌胃等)。

表2 不同屠宰周龄、性别肉用仔鸡的品质比较

项目 公 (周龄) 母 (周龄)
6 7 8 9 6 7 8 9
体重 (g)
胸肌重 (g)
胸肌比例 (%)
1180
118
10.0
1530
161
10.5
1676
215
12.8
1970
227
11.5
994
100
10.1
1218
134
11.0
1398
184
13.1
1606
202
12.6
胴体比例 (%)
1 级
2 级
65.7
34.4
91.0
9.0
89.5
9.8
75.0
23.6
36.6
61.3
72.8
24.1
90.1
9.4
85.9
12.5
胸肌的成分 (%)
蛋白质
脂肪
水分
氨基酸 (mg%)
19.9
2.1
73.3
94.2
22.8
2.5
73.3
63.4
21.9
1.9
73.2
75.2
23.6
2.3
73.9
94.3
20.6
2.0
73.6
96.6
21.1
2.2
73.5
69.8
22.2
1.9
73.2
68.5
22.7
2.3
73.8
84.5
每千克体重消耗饲料 (kg)
代谢能 (千卡)
粗蛋白质 (g)
1.85
5901
383
2.01
6473
415
2.13
6891
440
2.23
7197
457
1.80
5535
363
2.07
6412
415
2.19
6751
432
2.04
7440
473

英文

poultry carc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