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百科

哈尔滨白猪

2023-04-10

简介

中国培育猪种。以哈尔滨市及其周围各县为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以滨洲、滨绥、滨北及牡佳铁路沿线饲养头数较多。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种母猪10万头。

培育历史 1896年帝俄移民在中东铁路一带引入一批俄国猪与当地民猪杂交,1923年从加拿大引入大约克夏猪,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开拓团”带入一批巴克夏猪,以后又混入不同类型的约克夏猪,逐渐形成白色杂种猪群。1948年由国家建立哈尔滨香坊实验农场, 从群众的猪中选猪, 尤其是优良种公猪 “瓦尼亚”的选择,应用近亲繁殖,初步形成有以下特征的猪群: 体型较小,早熟易肥,产仔数少,后躯不很发达。1951年东北农学院引入约克夏公猪, 目的是提高猪群的体高和体长,1953年整群。1958年东北农学院成立哈白猪育种领导小组,在群体基本达到育种要求后,在回交群中组成核心群进行自群繁育, 1971年全省推广, 1975年经省级鉴定, 宣布品种育成。这个品种的育成采用窝选、重复选配、近亲繁殖等措施,并选育出早熟、体长、抗寒、多仔、窝重大的6个品系,并加强后备猪的培育, 成为中国较早育成的培育品种。

体型外貌 被毛全白。头中等大小,面微凹,两耳直立。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腿臀丰满,四肢结实,体质健壮,乳头在7对以上。哈白猪体型较大,成年公猪体重222千克,体长150厘米,胸围144厘米,体高85厘米; 成年母猪分别为177千克, 139厘米,132厘米和76厘米 (彩图121)。

繁殖性能 后备母猪初情期161日龄, 发情持续期67. 5小时,发情周期20. 3天。9月龄后备母猪排卵数14.5枚。母猪一般在8月龄,体重达90~100千克时,公猪在10月龄120千克时开始配种。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9. 4头, 60日断奶窝重121千克; 经产母猪产仔数11. 3头,断奶窝重158千克。种公猪利用年限,在大农场为3~4年,农村为4~5年。种公猪一次射精量200~250毫升,精子活力0.7以上,密度为每毫升1.5亿。

肥育性能 从2月龄断奶体重14. 95千克到8月龄体重120. 6千克,平均日增重587克,每千克增重耗混合料3. 7千克,精料0. 6千克。每千克混合料含消化能12. 5兆焦、可消化粗蛋白质160克。体重90千克左右屠宰时, 胴体中瘦肉45. 05%、脂肪41. 09%、皮5.39%、骨8. 47%。

哈尔滨白猪有很好的耐粗饲能力, 当日粮中草粉比例为20%和40%时, 粗纤维含量分别达到7. 68%和13. 67%, 其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为13. 33%和32. 75%; 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63. 94%和71.51%;对能量的消化率分别为69. 5%和68. 6%。在-28℃低温环境下,母猪在舍外逗留12分钟后开始鸣叫, 22分钟后颤抖, 40分钟后乳房开始变色。

哈尔滨白猪在杂交配套上,与民猪、三江白猪和东北花猪 (黑花系) 的正反交均呈现较强的杂交优势(5.0%~17.2%)。由于胴体瘦肉率不高,脂肪偏多,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变异较大,需继续加强本品种选育。

英文

Harbin White 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