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对环境和动物体中有毒化学物及其代谢物进行的化学分析。当动物发生中毒时,为获得准确的诊断,需客观地检测毒物的存在, 可将病料和可疑物送化验室进行毒物分析。采样及其保存方法会直接影响毒物分析的结果。
分析目的 通过毒物分析了解: ①中毒发生的原因。为阐明引起动物中毒的原因, 需分析可疑饲料或诱饵中毒物的浓度。②动物是否摄入了毒物。为证实动物确实摄入了毒物, 需分析胃肠道内容物中毒物的浓度。③毒物是否已被机体吸收。为证实毒物已被机体吸收, 至少需分析一种动物组织中毒物的浓度。如果没有中毒死亡的动物, 则可取可疑饲料或诱饵、粪便、呕吐物或者通过导管取胃内容物, 以及血液、血清、乳或尿等进行化学分析。由于毒物可能出现在不同组织中, 送检的组织或体液应不少于两种。
分析步骤 根据检样情况, 作好预备试验, 然后选用适合的分离程序和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 同时作好空白试验和已知毒物的对照试验。
预备试验 在消耗少量或不消耗检样的情况下,根据观察的结果或以初步的反应作为线索来确定检测的方法和步骤。预备试验方法包括: ①观察检样的颜色。有些毒物具特殊的色泽,如汞的氧化物呈红色;硫化砷呈黄色; 牛的胃内容物呈翡翠绿色, 可能有砷的存在。发霉饲料具有各种形态和不同色泽的霉菌菌落。②辨别检样的气味。有些毒物具特殊的气味, 如氰化物具苦杏仁味; 有机磷农药有蒜臭; 六六六具浓厚的霉味; 滴滴涕有水果香味。③测定检样的酸碱度。一般用石蕊试纸或pH试纸测定检样的酸碱度。有些因素能影响酸碱度的测定, 如单胃家畜的胃内容物本身呈弱酸性;内脏组织腐败时产生的氨会显碱性。④灼烧试验。通过灼烧试验, 可确定纯粹毒物的检样属有机毒或无机毒。根据灼烧时发出蒸气的颜色, 灼烧后升华的颜色和结晶的形状等可找到某些线索。如砷升华后可得到无色透明的四面体和八面体结晶。⑤化学试验。如生物碱加沉淀剂产生沉淀; 无机毒物加硫酸钠试液呈现不同色泽的沉淀等。化学试验可缩小检测范围。
定性分析 经预备试验,在得到毒物的线索后,可进行定性分析。如毒物为无机物, 检测其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毒物为有机物, 检测其各种功能团。定性分析前, 应先从检样中分离提取毒物, 然后对提取物进行检测。定性分析应选择灵敏可靠的反应, 多采取点滴分析、显微结晶分析、色层分析等, 也可应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等仪器进行检测。当检出某种毒物后, 在可能范围内, 还必须证明毒物的化合状态。
定量分析 对判断中毒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若在某些脏器中测得的毒物含量已超过该毒物的致死量,而且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结果与之相符, 那么中毒或死亡原因已显而易见。铜、砷等在正常动物组织内也含有微量, 而且有些铜、砷制剂用作治疗药物, 在这种情况下, 经定量分析后含量明显超过正常量或药用量时才能作出判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容量分析法、比色分析法、层析定量法、光电比色法等, 也可采用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等仪器进行定量分析。
在找不到中毒线索或怀疑毒物含量能否引起中毒致死时, 可进行动物试验(见中毒诊断)。
结果分析 化学分析结果阳性对中毒的确诊是个重要因素。若某种毒物在饲槽里的剩余饲料中测到,同时也在饲料准备车间的饲料中或在送检的其他检样中测到,则化学分析的结果能帮助查明中毒的原因,并了解中毒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分析结果应结合病史、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动物对解毒剂治疗的反应或实验动物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作出结论。化学分析结果为阴性, 并不能完全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因为获得阴性结果有几种可能性: 动物还活着的时候, 毒物已从体内排出; 毒物在体内已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 在保存或送检过程中, 检样已腐烂变质, 毒物已分解; 检测方法或手段不够灵敏, 不适于测定某些新的化学物。
英文
analysis of toxic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