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以食肉为主的哺乳动物类群,包括虎、熊、狼、熊猫、灵猫、黄鼬等各类野生种类以及家养的猫、狗等。食肉类的个体一般重4~8kg。但种间差异悬殊。伶鼬体长一般不到200mm,体重很少超过70g; 虎的体重约180~200kg; 最大的为阿拉斯加的棕熊,体长1 700~2 800mm,体重可达780kg。分布很广,除南极洲、澳大利亚、新几内亚以及海洋中的一些岛屿之外,亚、欧、非、美四大洲和北极都有分布。但其中有些种类只局限于某一地区。大部分适于地面生活。多数生活于热带树林中,有些栖息于沙漠和草原; 白熊则分布于北极。水獭营半水栖生活,而海獭则几乎离不开水的环境。
特征 主要以捕捉其他脊椎动物为食。行动敏捷。大脑较发达,与其身体的相对比重较大,有脑沟与脑回。一般具有敏锐的嗅觉、视觉和听觉。足具4~5趾,趾端一般有锐利的钩爪,脚底有弹性的足垫。单胃,肠短,盲肠退化或无。颧弓宽而粗大,下颌髁关节为长形、横向,与颅骨相连的关节只能作上下活动。乳头腹位(熊科胸位)。双分子宫或双角子宫,环状蜕膜胎盘。大部分种类的雄性有阴茎骨。原始的食肉类有44枚
其中门齿与犬齿数一般不变,如懒熊(Melursus ursinus)的门齿为2/3,海獭(Enhydra lutris)的门齿为3/2,而前臼齿和臼齿则常少于此
数。食肉类的门齿小而锋利。犬齿长、圆锥状、略带弯曲。上颌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特别发达,且有锐利的齿锋,两者咬合时具有切割功能,称裂齿。高度肉食性的种类裂齿发达,其后的颊齿则往往减少或变小,杂食性或主食植物的食肉类,裂齿不发达或无。
分类 现存的食肉目共9科、101属、250种,其中见于中国的有7科、33属、55种。与食肉目十分近似的海生种类如海豹、海象等。原来曾作为一个亚目,隶属于食肉目,现在已独立为鳍足目(Pinnipedia)。
犬科(Canidae) 广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现存14属、36种。口鼻部长,耳直立。尾毛蓬松。四肢细长,前足4指,后足5趾(非洲猎狗前后
足皆4趾),爪钝而不能缩入。齿式一般为
42(南美丛林狗臼齿为1/2,非洲大耳狐臼齿为
豺臼齿为2/2)。趾行性,嗅、听觉都很敏锐。中国有4
属、6种,如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沙狐(V.corsac)、藏狐(V.ferrilata)、豺(Cuon alpi-nu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家犬(C.fami-liaris)由狼驯化而来。
熊科(Ursidae) 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现存6属、7种。体大而笨重,尾短小。四肢粗短。前后肢均
为5趾,爪不能收缩,蹠行性。正常齿式为
42。马来熊属上下颌均缺一对前臼齿,总齿数为38枚。第一至第三前臼齿甚小,有的种类下颌第二、第三前臼齿消失,形成齿隙。臼齿宽而低,咀嚼面具小瘤状突起。裂齿不发达。除北极熊(Thalarctos maritimus)以肉食为主外,一般均为杂食性。中国产3属、3种。即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棕熊(Ursus arctos)和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
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 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食肉类。现仅存1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形似熊,头圆而尾短,前后肢长度大致相等,
钝,臼齿宽大,咀嚼面有结节形齿尖。主食竹类。只产于中国四川、陕西及甘肃南部高山区。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动物。也有将其归入熊科或浣熊科。
浣熊科(Procyonidae) 共8属、18种,绝大部分产于美洲。仅小熊猫属(Ailurus)产于亚洲。体中小型。生活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体形壮实,四肢粗短,尾甚长,一般有明暗相间的环纹,5趾,蹠行性或半蹠行
锐,臼齿宽大,裂齿仅长尾浣熊较为发达。善于攀爬。
杂食或主食植物。中国产1种——小熊猫(A.fulgens),
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青海四省区。
鼬科(Mustelidae) 约26属、70种。除南极洲、澳
大利亚、新西兰、马达加斯加等地外,其余各大洲均有分布。为中、小型食肉兽。一般身体细长,头部略圆,颈长,耳壳小而横宽; 前后肢均短,趾端具爪,爪稍弯曲而尖锐,具半伸缩性,捕猎时方伸出。齿式为
腺发达,雄性有阴茎骨,可作分类依据。鼬科动物行动轻快敏捷,善疾走,常拱肩曲背跳跃前进。中国有9属、20种,分属于3亚科(见表)。
水貂(Mustela vison) 原产北美,欧洲艾鼬(M.putorius)原产西欧,今皆已引入中国饲养。
灵猫科(Viverridae) 全世界约有34属、75种。仅见于旧大陆,主要分布于欧、亚南部及非洲。体细长,中小型,腿短,尾长,口鼻部尖出。体躯上常有斑纹
齿锐利。大部有发达的香腺。多数种类以肉食为主。中国有9属,11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少数种可北达山西、河北。如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椰子狸(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花面狸(Paguma larvata)、食蟹獴(Herpe-stes urva)等。
鬣狗科(Hyaenidae) 共3属、4种。只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南部。可分土狼和鬣狗两类。背脊处皆有鬣裂齿与颊齿
都很发达,如棕鬣狗。土狼前后肢大致等长,前5指、后4趾,除犬齿外,其他齿都很小,裂齿不发达,颊齿退化,排列稀疏,常有缺失。仅一种——土狼(Pro-teles cristatus),分布于非洲南部,主食昆虫。也有将其从鬣狗科中分出,独立成土狼科(Protelidae)。
中国鼬科各种的地理分布
分布 亚科 |
种 类 | 古 北 界 | 东 洋 界 | |||||
东 北 | 华 北 | 蒙 新 | 青 藏 | 西 南 | 华 中 | 华 南 | ||
鼬 亚 科 |
石貂(Martes foina) | + | + | ++ | ||||
紫貂(M.zibellina) | + | + | ||||||
青鼬(M.flavigula) | ++ | ++ | ++ | ++ | ++ | ++ | ++ | |
貂熊(Gulo gulo) | ++ | + | ||||||
白鼬(Mustela erminea) | ++ | ++ | ++ | |||||
伶鼬(M.nivalis) | ++ | + | ||||||
香鼬(M.altaica) | ++ | + | ++ | ++ | + | |||
黄腹鼬(M.kathiah) | + | + | ++ | ++ | ||||
黄鼬(M.sibirica) | ++ | ++ | + | + | + | ++ | ++ | |
纹鼬(M.strigidorsa) | + | |||||||
艾鼬(M.eversmanni) | ++ | ++ | ++ | + | ||||
小艾鼬(M.amurensis) | ++ | |||||||
虎鼬(Vormela pergusna) | ++ | |||||||
獾 亚 科 |
鼬獾(Melogale moschata) | ++ | + | ++ | ++ | |||
缅甸鼬獾(M.personata) | + | |||||||
狗獾(Meles meles) | + | ++ | + | + | + | ++ | ++ | |
猪獾(Arctonyx collaris) | + | + | + | + | ||||
水 獭 亚 科 |
水獭(Lutra lutra) | ++ | ++ | ++ | + | ++ | ++ | ++ |
江獭(L.perspicillata) | + | + | ||||||
小爪水獭(Aonyx cinerea) | + |
注: ++分布数量较多; +分布数量较少。
毛,尾毛蓬松。犬齿较长。肛门附近有臭腺。鬣狗前
肢比后肢强,4趾。
猫科(Felidae) 现存约28种,各大陆均有分布,
但不见于南极洲、大洋洲、马达加斯加等地。各种间形状相似,但躯体大小相差悬殊。体型瘦削,但结实强健。头大而圆,颈部粗短。四肢短而强壮。尾长。前足5趾、后足4趾,脚下有数个球形肉垫; 爪粗大、弯曲而且锐利,多数种类能缩入(猎豹只能部分缩入)。齿
在食肉目中齿数最少,犬
齿、裂齿都很发达,上臼齿小。舌面有角质刺,趾行性,能攀善泳。听觉、视觉都很灵敏,为典型的猎食兽类。中国有猫科动物6属,13种。如野猫 (Felissilvestris)、豹猫(F.bengalensis)、荒漠猫(F.bieti)、兔猕(F.manul)、猞猁(Lynx lynx)、原猫(金猫、Pro-felis temmincki)、云豹(Neofelis nebulosa)、豹(Pen-thera pardus)、虎(P.tigris)、雪豹(Uncia uncia)等。
经济意义 中国特产的食肉兽类计有大熊猫、小熊猫、貉、花面狸、漠猫和雪豹等6种; 其中尤以大熊猫最负盛名,它既有学术研究意义,又是极受欢迎的珍稀展览动物。此外尚有紫貂、白鼬、伶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熊狸、红颊獴、食蟹獴、兔猕、猞猁、金猫、虎、豹和云豹等,皆被列为保护动物。食肉类是野生细毛皮的主要来源。其中以鼬科中的鼬属、貂属和水獭属以及犬科中的狐和貉最为名贵。猫科中的豹猫以及灵猫科中的小灵猫、花面狸和獴虽然毛皮品质较差,但产量甚高。熊胆、虎骨、獾油和灵猫香等都是常用的中药材。为了满足对毛皮、药材和其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各地曾饲养多种经济食肉兽类,除了狐、貂、小灵猫、黄鼬、水獭和花面狸等国产种类外,并引进了水貂、欧洲艾鼬、银狐等国外优质毛皮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很多中小型食肉类还是害鼠的天敌。
一些大中型猛兽能袭击畜群,甚至伤及人类,中小型食肉兽也可盗食家禽或捕食有益鸟兽。但另一方面,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肉兽类作为捕食者,对其被捕食者的种群可以起到淘汰病弱、调节数量以稳定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英文
Carniv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