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覆盖机体内外表面和体腔内表面的上皮组织。又称保护上皮。按被覆上皮细胞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以下各类。
单层上皮 ①单层扁平上皮。只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又称单层鳞状上皮。从表面看,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扁圆形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心。在侧面看,细胞有核部较厚,无核部很薄。这种上皮便于进行物质交换。该类上皮分布于肾球囊壁层、肾髓袢细段、肺泡等处,其衬在循环管道内面的为内皮;衬在浆膜腔内面的为间皮;分布在蛛网膜下腔、硬膜下间隙、眼前房以及内耳外淋巴间隙等处的为间充质上皮。②单层立方上皮。细胞高度与宽度差别不大。正面观呈六角多边形。垂直切面观,细胞近似正方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分布于一些腺体、肾小管、卵巢表面、脉络丛、视网膜色素上皮等处,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③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高大于宽。正面观呈多边形,垂直面观呈长方形。核卵圆形,偏向细胞底部,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分布于胃腺部粘膜、肠粘膜、胆囊粘膜,腺的排泄管。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输卵管、小支气管及鼻旁窦等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分泌。④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单层细胞组成,但因细胞形状及大小不规则,其细胞核排列高低不齐,外观像多层。该型上皮的细胞都附在基膜上,但并不是全部细胞都到达表面。到达表面的细胞,多数有纤毛,少数为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顶端达不到表面的为楔形细胞,它是柱状细胞的前身。这种上皮分布在呼吸道、耳咽管、部分鼓室和泪囊等处。借纤毛运动可清除附在粘液上的异物。
复层上皮 ①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只有表层细胞是扁平的,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分角化及非角化二型。角化型主要见于皮肤,表层细胞已角化,无核,细胞内充满角蛋白。有抗水性,形成保护屏障。最底层的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有增殖能力。在基底层上面有多层多边形细胞,越接近游离面,形状越变扁平。非角化型见于口腔、食道、阴道等处。其表层的扁平细胞有核,不角化。②复层立方上皮。由两层或多层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呈立方形,分布于腺的排泄管,如猪的腕腺导管。③复层柱状上皮。表层细胞呈高柱状,深层细胞较小。分布于尿道远侧部、腮腺管、下颌腺管、泪囊及泪囊管。④变移上皮。形态随器官收缩或扩张有很大变化。当处于收缩状态时,由多层细胞组成,底层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 中间几层细胞呈多边形。表层细胞称盖细胞,形体大,具有圆形游离面,常见双核,向深层伸出长脚突起,到基膜,浅层胞质浓缩,形成一壳层,防止尿液侵蚀。当器官伸展时,细胞变扁,细胞层减少。这种上皮分布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
英文
covering epithel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