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程度。以在一定时间内能使半数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发生死亡(或感染)所需的最小微生物量为单位。如半数致死量、鸡胚半数致死量或鸡胚半数感染量,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等。每g(或ml)材料所含的毒力单位称为毒价。
为衡量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常需进行毒价滴定,将该材料原液10倍递进稀释,选择4~6个稀释倍数接种一定体重的试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每一稀释倍数接种3~6只(管),接种后观察在一定时间内死亡数或感染数(出现细胞病变或血凝、血吸附),计算半数剂量,即可得出该检样的毒价。
毒力是一种易变的生物学性状。在自然条件下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毒)株之间。毒力强弱差异很大,可分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等。强毒株也可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使其毒力减弱,此类弱毒或无毒株在生产上常用来制备弱毒疫苗。
选育免疫原性良好,而毒力已显著减弱的毒(菌)株是弱毒苗生产的关键,这些毒(菌)株有的是从天然弱毒中筛选的。但大多数是用人工方法培育的。常用的方法有:①在不适宜的人工培养条件下继代培养;②通过非易感动物体内长期传代; ③用射线、紫外线等照射后,通过筛选,找出弱毒株。如著名的卡介苗是将牛型结核杆菌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230代,经13年之久才育成的减毒菌株,用以免疫不仅能产生长期的抗结核病免疫力,还可加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中国株(C株)猪瘟兔化弱毒是将猪瘟病毒经兔化继代培养370代后获得成功的。因其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极低的残余毒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英文
viru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