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百科

病原微生物

2023-04-09

简介

引起动、植物疫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衣原体、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大部分是寄生性微生物,有些为严格寄生,只能在生物体内或活细胞内生长,如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另一些为兼性寄生,能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上生长,如细菌、枝原体、真菌等。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条件下,栖居在宿主一定部位,不表现致病作用,只有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时,这些微生物侵入其他部位寄生,从而引起疾病,称为条件性致病菌。只能在死亡的有机物上生长,不能侵入宿主,但能以其产生的外毒素导致疾病的称为腐生性致病菌。除腐生性致病菌外,致病微生物只是在有足够数量时,经一定途径进入易感宿主体内,且具有逃避机体防卫作用的能力,并能在宿主组织的生化环境中生长繁殖时,才能引起感染。能否适应生长是微生物具有感染性的先决条件。此外,微生物在宿主组织和器官中大量增殖,往往引起该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导致生理功能失常,出现临床症状,此种能致病的特性称为致病力。感染性和致病力统称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是对宿主而言。一种微生物对甲动物有致病性,但对乙动物可能是完全无害。有些病原微生物致病范围很窄,具有高度的宿主专一性,它们只侵害一种动物或植物。如猪瘟病毒、鸡马立克病毒、小麦散黑穗病菌等。也有能侵害多种动物的泛嗜性病原菌。如狂犬病毒能感染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炭疽杆菌能侵害各种食草动物; 瓜果腐霉病菌能使多种瓜类、豆类、茄科、烟草、玉米、棉花、甜菜以及其他一些树木的幼苗及果实致病,但有些微生物对某种动、植物只有感染性,而无致病力。这种宿主就成为危险的带菌(毒)者,如恶性卡他热病毒能在绵羊体内增殖,而不致病,但它能将病毒传递给黄牛和水牛,使其感染发病。

致病力的强弱,决定于该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力和毒素性。

侵袭力 微生物能突破机体的防卫作用,并向周围组织扩散蔓延的能力。包括:①病原微生物的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它不仅阻碍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且使细菌表面的异物性减少。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质A能与IgG抗体的Fc段结合,因而阻断了Fc段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抑制了细胞对已经调理的细菌的吞噬作用。肺炎双球菌和链球菌等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可分解机体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增加组织间隙的通透性,便于菌体和毒素向周围组织扩散蔓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产生纤维蛋白溶酶,它是一种激酶,可致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成为血纤维蛋白溶酶而使纤维蛋白溶解。②荚膜由多糖、多肽或粘蛋白组成,如肺炎双球菌荚膜多糖、炭疽杆菌荚膜多肽和链球菌细胞壁的M蛋白等,具有荚膜的细菌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③其他结构物质,如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表面的菌毛能使细菌吸附于肠上皮细胞;伤寒杆菌表面的Vi抗原有抗吞噬和保护细菌免受相应抗体在补体参与下的溶菌作用。

毒素性 某些革兰阳性菌,能产生毒力强大的外毒素,引起特征性的中毒症状。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在菌体裂解后,游离出来成为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和血管机能紊乱(见外毒素和内毒素)。

此外,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因病毒在靶器官和靶细胞的增殖,直接破坏该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所致。

英文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