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Polianthes tuberosa,别名夜来香,月下香。龙舌兰科晚香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60。
形态特征 多年生球根花卉具鳞块茎(其上半部
鳞茎状,下半部块茎状),有粗根。叶多基生,带状披针形、全缘,茎生叶较短,向上则呈苞状。总状花序顶生,花茎高1m左右,着花12~20朵,每节并生两朵,小花白色,漏斗状,端部5裂,筒部细长,具浓香,夜晚香气更烈。花期7~11月中旬。蒴果球形,种子扁锥形。变种有重瓣晚香玉(var.flore-pleno),花重瓣。主要栽培品种有:①‘纯白’晚香玉(cv.Albino),芽变育成,花纯白色,单瓣。②‘矮生’晚香玉(cv.Dwarf Pearl),植株较矮。③‘早花’晚香玉(cv.Mexican Early Bloom),
单瓣,早花。周年开花,秋季盛开。④‘珍珠’(cv.Pearl),花重瓣,花茎75~80cm,花序稍短,着花多而密;花冠筒短。⑤‘重瓣高茎’晚香玉(cv. TallDouble),大花,重瓣,花茎长,宜作切花。⑥‘斑叶晚香玉’(cv.Varigeale),叶长而弯曲,具金黄色条纹。
产地及习性 原产墨西哥及南美洲。全属约12种,但仅本种广泛栽培和应用。晚香玉在原产地不休眠,终年生长,四季开花。但在温带则冬季休眠,只作春植球根花卉栽培。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育适温为25~30℃,白天不低于14℃,夜温不低于2℃。花芽分化的最低温度20℃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盐碱,以肥沃潮湿而不积水的粘质壤土或壤土为宜。自花授粉,但因雌蕊晚于雄蕊成熟,自然结实率低。
繁殖栽培 以分球繁殖为主,也可播种。平均每个母球1年可分生10余个子球,其中较大者(重量大于10g),当年栽种可开花,小者则需培养两年以上方能开花。通常春季将大小鳞块茎分开栽种,栽植深度大者以顶部稍露出土面为宜,小者则应低于土面。晚香玉苗期生长缓慢,从栽植至萌芽约需1个月,但以后生长较快。因此栽植前期灌水不宜过多,待花茎抽出与开花前期,应充分灌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应注意排水。晚香玉喜肥,前期应适时追施淡肥,至花茎抽出,应施浓肥。花期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保持空气干燥,通风良好,可提高座果率,并使种子充实;如遇阴雨天,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幼果容易脱落。
霜冻前茎叶生长停止,将鳞块茎挖出,略经晾晒,除去泥土及须根,并将鳞块茎底部衰老部分切去,晾干,然后摊放在温暖干燥的室内台架上贮藏越冬。在温暖地区常将鳞块茎晾干后堆放在干燥向阳的地窖中,分层覆盖稻草并培土拍紧或就地覆盖松土保护越冬。也可2~3年挖掘一次。
晚香玉的温室促成栽培,如10月或11月上旬栽植,2月即可开花;2月份栽植,5~6月开花。但需高温、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
园林用途 晚香玉花茎直立挺拔,花朵洁白浓香,不仅是重要的切花材料,而且也是傍晚人们纳凉游憩地方极好的美化布置材料。宜用于花境或丛植、散植于石旁、路边及草坪周围花丛、灌木群间。花朵可提取香精油。
英文
tube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