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Nelumbo nucifera,别名莲花、荷,古称荷华、芙蕖、扶蕖、芙蓉、水芝、水华、水芙蓉等,睡莲科莲属中地下具膨大根茎的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16,个别品种2n=3x=24。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具有多种经济用途。
起源、演化及栽培简史 荷花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古老植物之一。距今1.35亿年的北半球许多水域已有分布。据考古发现,在辽宁省盘山县、天津市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县、广饶县及河北省沧州等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海南省长昌盆地也发现有莲属植物化石。20世纪40年代,在柴达木盆地曾发现1000万年前的荷叶化石,均为荷花原产中国的有力佐证。
荷花最早作为蔬菜栽培,《周书》载:“薮泽已竭,即莲掘藕。”可见藕供食用已有悠久历史。栽培观赏莲的历史晚于食用莲。公元前5世纪吴王夫差为宠妃西施赏荷,特在太湖之滨灵岩山(今江苏省吴县)离宫修“玩花池”,移种莲花,是人工池栽荷花供观赏的最早实例。汉时宫庭园林和公侯私园砌池观荷逐渐增多,有的藕种还是南方所献,说明2000年前古人已掌握分藕、包装、运输、移植等技术。其品种属红色单瓣型。
晋、隋(265~618)时期,已由塘栽发展至盆栽,并掌握了有性繁殖技术。如王羲之(公元303~361)《柬书堂帖》载:“敝宇今岁植得千叶者数盆,亦便发花,相继不绝”。6世纪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记叙了用机械损伤莲子壳有助发芽的方法,为后世实生选育奠定了基础。品种由单瓣型演进为重瓣型、千瓣型,并出现白色品系。唐、宋、元时代,荷花发展渐盛,栽培技艺进步,拓宽了园林应用范围。明、清时期,上至帝王,下至庶民,风行赏荷。清皇家园林如颐和园、避暑山庄均大面积植荷。清代尤盛行盆栽小株型荷花赏玩。嘉庆年间杨钟宝著《瓨荷谱》问世,这是中国第一部荷花专著,记叙了33个品种,其中属于小株型品种13个,提出品种分类标准,并总结了民间盆栽经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形态特征 荷花地下茎(藕)横生于淤泥中,横茎呈圆至椭圆形,节上生不定根和侧芽,节间肥大,其中具多条气腔。茎上还有许多细小的运水导管,导管壁上附有增厚的粘液状木质纤维素,具有弹性。在叶柄、花柄上也有气腔、运水导管和木质纤维素,且与地下茎联通。藕的顶端具顶芽,由多层鳞片包裹,萌发后抽出白嫩细长具节的藕鞭,鞭节上环生不定根,并着生叶芽和花芽。鞭的末端长出新藕,称为主藕,一次分枝称子藕,二次分枝称孙藕。叶分三种:种藕顶芽和侧芽最初长出的叶,形小柄细,浮于水面,称钱叶;最早从藕鞭节上长出的几片叶,也浮于水,称浮叶;继而长出挺水叶,为立叶。无论钱叶、浮叶、立叶在出水前均对折卷成双筒状紧贴叶柄,统称卷叶,卷叶出水后逐渐舒展,并耐水淹。叶近圆形盾状全缘,叶面深绿或黄绿色,叶表具角质,乳头状突起,故水落叶上呈珠状滚动。立叶的大小及叶柄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叶径15~70cm,柄高20~200cm,变化很大。立叶发生有一定的顺序性,由低至高,呈阶梯状上升,到一定高度又表现出阶梯状下降。直至出现一张形小、柄短、叶薄、叶柄无刺、背面微红的终止叶,终止叶前的藕鞭即形成新藕。花单生、两性;萼片4~5枚,绿色,多早落;花蕾桃形,色暗紫、玫瑰红或灰绿;花型有单瓣(15~20枚)、复瓣(21~50枚)、重瓣(51~100余枚)、重台(花瓣100余枚,雌蕊瓣化)、千瓣(花瓣2000枚以上,雌雄蕊全部瓣化)等。花径最大可达30cm,最小仅6cm左右。花色有红、粉、白、淡绿、黄、复色、间色之分。单瓣、重瓣型花期3~4天,千瓣莲可达10天以上,花于凌晨2时前后开放,单瓣型于10时前后闭合,次日再开闭。群体花期6~9月。花谢后约30日莲子始成熟。成熟莲子有长圆、椭圆或圆形,色有褐、灰褐或灰黑等,千粒重700~1600g。重瓣品种的心皮多数呈泡状或瓣化,少数能结实。
变种、类型及品种 莲属植物仅两种:荷花(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分布在亚洲、大洋洲,以中国为中心;黄荷花(美国莲)(N. lutea),分布在北美,以美国东北部为中心。两个种的染色体组型相似,亲缘关系相近,其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存在地理隔离。
由于用途不同,演变成了藕莲系统品种群、子莲系统品种群和花莲(即观赏荷花)系统的品种群。中国观赏荷花品种有记载的约在250个以上,按“二元分类系统”分为3系6群14类36型。
中国莲系 是观赏莲的主体。由野莲或子莲、藕莲演化而来,品种丰富多采。根据株型大小分为2群,即大花群和中、小花群。前者分为单瓣、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5类。每类又按花色分为红莲型、粉莲型、白莲和复色莲型。此群出现最早,多为传统品种。中、小花群出现晚,多系20世纪80年代培育的品种。本群分为单瓣、复瓣、重瓣和重台四类(分型同大花群)。名品有‘大洒锦’、‘红台莲’、‘艳阳天’、‘蝶恋花’、‘玉碗’等。
美国莲系 原始种仅有黄莲花。属大花群、单瓣类、黄色莲组,其花鲜黄。中国莲系中尚无黄色的。新选育出大型单瓣黄色的‘金莲花’和中型单瓣黄色的‘金雀’两个品种。
杂交莲系 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培育的品种,本系分为大花群和中、小花群。大花群主要为单瓣类,中小花群又分为单瓣类、复瓣类和重瓣类。色泽较艳。类以下设红、粉、白、黄、复色等型。精品有‘舞妃莲’、‘红领巾’、‘小金凤’、‘莺莺’、‘风采’等。
产地与分布 荷花原产中国。亚洲和大洋洲均有分布,中国是中国莲的起源和分布中心,南起海南岛(北纬19°左右),北达黑龙江省同江县(北纬47.8°),东临上海市和台湾省,西至新疆天山北麓,除青海省和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三大流域,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100m。传统品种以浙江省杭州市、北京市较为集中。80年代以来,湖北省武汉地区已形成中国现代荷花品种资源中心和研究中心,拥有300个以上品种。济南、济宁、许昌、肇庆、孝感和洪湖等城市已选定荷花为市花。
习性 荷花在年度生育期内先叶后花,单朵花依次而生,一面开花,一面结实,叶、蕾、花、莲蓬并存,最后生长新藕。长江流域的荷花,4月上旬发芽,中旬展浮叶,5月中下旬立叶挺水,6月上旬始花,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花期,9月中旬为末花期。7月至8月为果实集中成熟期。9月下旬为地下茎成熟期。10月中下旬茎叶枯黄。整个生育期为160~190天,缸养或盆栽荷花生育期为140天左右。
荷花喜热,整个生育期需积温4000℃左右,春季温度上升至13℃,地下茎开始萌动,生长适温为23~33℃,耐高温,当气温高达40℃左右时,还能花繁叶茂,但部分品种花色变淡。用缸或盆种植,只要容器内有水,-5℃左右不致受冻。荷花喜湿,喜相对稳定的静水,涨落悬殊的流水对其生长不利,整个生长期不能缺水。耐水程度因品种而异,大株型品种能耐1.8m水深,中株形品种适宜水位为0.4~1m,小株形品种适宜水位为0.2~0.4m。荷花为阳性植物,喜强光照,极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pH值6.5富含有机质的粘性湖塘泥为佳。
繁殖栽培 常用营养(分藕)繁殖和有性(播种)繁殖。长江流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分藕适期,南方稍早,北方稍迟。主藕、子藕、孙藕均可用作种藕,以2~3节为宜。生长季节,可切取带芽藕鞭繁殖。大田植莲,为节约种藕用量,于4月初,当顶芽萌动时切取顶芽,在塑料大棚内育苗,10天左右顶芽长根成苗,便可移植于浅水塘中。播种繁殖多用于新品种选育。可随采随播。莲子耐贮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莲子播种也能发芽成苗。4~8月,将成熟莲子凹进端剪破,投入清水中浸泡,每日换水,3~5日发芽,待长出3~4片幼叶后,栽于盛有稀泥的无孔花盆中,花盆口径15cm,高12cm左右。有些品种当年开花率可达40%左右。
栽培分塘植、缸植和盆植。塘植,栽前施腐熟有机肥,然后灌水,搅拌成稀泥状。大型池塘常选用大株形品种,如‘西湖红莲’、‘东湖红莲’、‘碧莲’、‘大洒锦’、‘春不老’、‘红千叶’、‘重台莲’、‘白芍药莲’等品种。塘水深度以0.6m左右为宜。株行距2~3m,栽时将种藕顶芽朝向池塘中心,斜插入泥,尾部上翘露出水面。缸植多用株形中等品种,如‘艳阳天’、‘秋水长天’、‘东湖春晓’等。缸的口径为0.5m,高0.3m左右,缸内基质为缸高的3/5,每缸栽2支种藕,分别靠近缸边,顶芽同向,呈30度角,尾稍露泥面。盆栽以碗莲品种为宜,如‘娃娃莲’、‘桌上莲’、‘玉碗’、‘婴儿红’等品种。用无孔花盆(口径20cm,高15cm左右),每盆栽1支种藕。无论塘、缸、盆植,栽后2~3天始浇灌浅水,以便藕身固定泥中。随着叶片的生长而逐渐提高水位,水深以不淹没立叶为度。生长期间追施腐熟液肥数次,使生长茂盛,延长花期。缸、盆中易生杂草及藻类等,应捞除。缸、盆植荷,北方冬季易受冻害,应移至室内或置于深水塘冰层以下,或将种藕挖出放置室内缸中假植,保持湿润,春季取出栽植。长江流域盆栽,冬季应加盖塑料薄膜。家庭阳台养碗莲,冬季搬至室内冷凉处,盆中不断水,便能安全越冬。
催延花期,如需在国庆节(10月1日)开花,可于7月中、下旬和8月初进行二次翻盆,将当年成熟的新藕(带1~2片嫩叶)重新栽于盆中,精心管理,国庆节前后可开花;也可于7月上、中旬,选播多花性碗莲品种的莲子,至国庆期间约有20%开花。如需在元旦、春节、“五一”开花,应采取增温、加光处理。于节日前70天左右翻盆或90天左右播种,置于温室内,保持20~25℃,每日光照不少于10小时(可人工补光)。适合催延花期的品种有‘厦门碗莲’、‘娃娃莲’、‘桌上莲’、‘案头春’等。
育种 观赏莲的育种目标包括:耐深水;适应家庭栽培;黄、深紫、复色、间色等花色,观赏价值高;同时莲实或藕优质丰产,抗逆性强,保鲜期长。育种方法:①自然杂交选育。从自然杂种一代中选优良单株,用营养繁殖的方法保持优良性状,如‘秋水长天’、‘晓霞’、‘案头春’、‘玉碗’、‘火花’、‘婴儿红’以及罕见的三倍体‘艳阳天’品种等,均属自然杂交后代。此法较省工,亲本不详,理想的机遇较小,属于早期的育种方法。②人工杂交育种。在上午7时前后,当花初开时(柱头充满粘液)去雄,将盛开花朵上的花粉涂在柱头上,然后将花瓣束紧,于下午4时后或第二天清晨,将捆扎物去除。以往品种间杂交育成的有‘杏花春雨’、‘白雪公主’等;种间杂交育成的有‘金凤展翅’、‘佛手莲’、‘龙飞’等优良杂种。③芽变选种。曾从单瓣的‘艳阳天’品种芽变中选出重瓣的‘紫玉莲’品种。④多倍体育种。用此法曾育出花大色艳、花型奇特、开花繁多的四倍体子莲品种——四倍体建莲。⑤辐射育种。如用1000伦琴γ射线处理湘莲种子,育出较母本花色艳丽、开花繁多的新品种‘点额妆’。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斑枯病(Phyllosicta hy-drophila)、褐纹病(Alternaria nelumbii),为害叶,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腐败病(Fusarium bulbigenum)先为害叶、叶柄,继而为害地下茎,易发生于子莲生产田中。对斑枯病、褐纹病的防治除随时摘除病叶外,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65%代森锌加滑石粉(1:1)喷洒叶面。对腐败病可于种藕分栽前,每公顷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7.5kg进行土壤消毒。主要虫害有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ceae),为害叶、花蕾。莲潜叶摇蚊(Tendipes nehunbus)、大蓑蛾(Clunia Variegata)、铜绿金龟子(Amomala corpulentu)等为害叶,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va)为害叶和花。防治蚜虫、摇蚊等用3%~5%呋喃丹洒入缸、盆内。其他虫害发生时,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500倍液、溴氰菊酯5000倍液防治。
园林应用 大片水面的荷花,形成的自然水生植物群落十分壮观。在风景园林里,为综合利用湖水,设堤桥分隔水面,一边养殖鱼类,一边植莲,沿岸种柳,构成翠盖凌波,彩笔映日,柳丝摇曳,生意盎然的图卷,成为富有东方色彩的园林景观。为欣赏荷花品种的风采,在池塘中依水域外貌建成若干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种植槽,低于水面,分别种植不同品种,花时红白相映,争荣竞秀。中国古典园林布置小型池塘水景,主植荷花,缀以矶石,配植其他水生植物,尤具野趣。荷花又宜缸植、盆栽,可用于布置庭院和阳台。此外,莲子是滋补品,藕是家常蔬菜;荷花各器官皆可入药。
英文
sacred lo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