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百科

双膜理论

2023-04-08

简介

描述吸收操作相际传 质过程的基本理论。由刘易斯 (W.K.Lewis) 和惠特曼(W.G.Whitman)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是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基本要点为:①相互接触的气-液两流体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静止层或层流层(膜),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该二膜层;②在相界面处,一般情况下传质阻力可以忽略,即可认为气液达到了平衡; ③在膜层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中,吸收质浓度是均匀的,即两相主体中浓度梯度皆为零,全部浓度变化集中在两膜层内,物质传递的阻力也全部集中在界面附近的气膜和液膜之内; ④膜的厚度由流体动力条件决定,流动湍流程度越强,则膜层越薄,因而传质系数就越高。双膜理论将复杂的相际质量传递过程简化,是目前传质过程有关计算的依据,对强化生产过程也有实际意义。对具有固定相界面和速度不太高的两相传质,双膜理论是相当符合的;对具有自由相界面的系统,则表现出其局限性。

英文

two-film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