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百科

番红花

2023-04-08

简介

Crocus sativus,别名藏红花、西红花。鸢尾科番红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3x=24。地下球茎扁球形,直径2.5~
3cm,外被褐色膜质鳞叶。叶基生,9~15枚,窄条形,表面有沟,边缘反卷,具毛,一般与花同时抽出,花后旺盛生长。花芳香,1~3朵顶生,苞片2,花被片6枚,外侧3 枚较大,倒卵形,长3.5~5cm,雪青、红紫或白色,花被筒细管状,长4~6cm。花柱细长,三深裂,伸出花被外、下垂,端部喇叭状膨大,深红色。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原产西班牙、土耳其、希腊、伊朗、法国、荷兰、奥地
利、德国、意大利等。最初由印度传入中国西藏,故有藏红花之别称。喜阳光充足的温和湿润气候,短日照植物,生长适温约15℃;开花适温16~20℃,土温14~18℃。忌炎热,较耐寒,幼苗期可耐-10℃。忌连作。要求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pH值5.5~6.5。雨涝积水,球茎易腐烂。秋天栽植,10月上旬萌芽出土,10月底至11月中旬开花。翌年4~5月地上部枯萎休眠。5~7月为同化叶分化期,8月上、中旬开始花芽分化,到9月中、下旬结束。球茎一年演替更新一次。

选地势高燥处,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按球茎大小分别栽植。大球茎穴栽,株行距10cm×15cm,覆土深度为球茎纵径的3倍;小球茎(球茎重在8g以下,当年不能开花)多行沟栽,覆土5cm,经一年培育,一般第二年可以开花。番红花开花数与球茎重呈正相关。8g重以上才能开花,球茎重28g,可开花5朵以上。栽植后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剔除侧芽,在花前和花后适量追肥。寒冬需加防寒措施。遇雨注意排水。4~5月份,当叶片有1/2变黄时为球茎采掘适期。挖起球茎,摊放阴凉处晾干,分级贮藏。番红花也可盆栽,9~10月上盆,约10天左右生根,置光照充足的温室内栽培,10月底开花。番红花还可以干栽观赏,秋天把能开花的球茎(球茎重最好在20g以上)摆放容器中,稍加固定,待气温降低,番红花即打破休眠,萌芽生长,从发芽到开花约需50天左右。花期10~15天。这期间不需浇水施肥,球茎也不生根。花后要及时剔去侧芽,只留主芽,栽于露地培养。加强培育管理,次年仍可开花。

番红花的主要病害是番红花腐败病(Bacillus cro-ci),由杆状细菌引起,发病时球茎表面一部分变成黄褐色,干瘪腐烂。传染极快。防治方法:选排水良好处栽培,避免连作;种球栽前消毒;土壤预先消毒;发病前期用汞制剂(苯炔乙汞)浇灌防治;发现病株及早烧掉,并在病株四周浇灌药剂。

番红花株矮、叶细、花大,是秋末园林布置的良好材料,可作花坛、花径、花境镶边,也可点缀草坪、岩石园,或盆栽、干栽,室内观赏。花柱上部供药用,在食品、香料、化妆、染色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同属植物约75种,产欧洲至中亚、巴基斯坦。常见栽培的有:高加索番红花(C. susianus),叶5~6枚,狭线形,花冠内侧鲜橘黄色,外侧晕棕色,星形。原产高加索及克里米亚南部。番黄花(C. maesiacus),叶6~8枚,明显高于花茎,花金黄色。花期2~3月。有许多变种和品种。原产欧洲东南部及小亚细亚西部。番紫花(C. vernus),叶2~4枚,宽线形,与花茎近等高。花雪青色或白色,常具紫斑。花期3月中下旬。产欧洲中南部山岳地带。有许多变种及天然混杂群体,经过杂交选育,产生很多春花类品种。美丽番红花(C. speciosus),叶4~5枚,花被片长约5cm,内侧雪青色带紫晕,外侧深蓝色。花期10月中下旬。变种、品种很多,观赏价值很高。产欧洲东南部及小亚细亚。

英文

saffron cr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