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百科

大丽花

2023-04-08

简介

Dahlia spp.,别名天竺牡丹、西番莲、大丽菊、大理菊、地瓜花。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8x=64。

栽培历史 1519年墨西哥人将野生大丽花从山地移植于庭园。1615年在《新西班牙的动物和植物》(The Plauts and Animals of New Spain)一书中记述了单瓣大丽花。1789年野生大丽花引种到西班牙,后引入德国。1806年德国人改良成功了103个单瓣品种。1808年德国人育出重瓣品种。其后装饰型、球型及小球型品种相继出现,到1830年仅球型品种即达1000余种。英国栽培大丽花始于1798年。1879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举办的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仙人掌型大丽花。后来,以英国为中心相继育出小装饰型、矮生型及小仙人掌型、牡丹型等重瓣品种类型,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到1905年出现了兰花型品种。19世纪中叶,日本引入单瓣绯红色品种。1909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一次大丽花鉴定会,1921年成立了大丽花协会,1935开始了大丽花的育种工作。据1955年统计,当时全世界已发表和出售的大丽花品种多达3万种。中国19世纪后期引入大丽花,先在上海栽培。现在东北、华北各地栽培较盛,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大量盆栽。目前中国栽培的大丽花约有700个品种。

形态特征 地下具肉质块根、纺锤形或圆球形,表皮呈灰白色、浅黄色或浅紫红色等。新芽只能在根颈部萌发。株高50~250cm,茎直立,少数横卧,绿色、紫色或褐色,茎平滑,有分枝,中空。叶对生,1~3回奇数羽状深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粗钝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花径5~35cm,总苞片2层,外层小叶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和中部管状花组成。舌状花单性或中性,有白、黄、粉、红、紫和复色等;管状花两性,常为黄色。瘦果黑色、长椭圆形或倒卵形,扁平状。花期6~10月,果熟期8~9月。

种、类型和品种 目前栽培的园艺品种多为异源8倍体,主要亲本为大丽花(Dahlia pinnata)和红大丽花(D.coccinea)。但二者任何一种均不能代表整个栽培品种群,多以园林大丽花作为品种群的名称。

大丽花的品种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常按株高、花期、花色、花轮大小、花型等进行分类,以花型分类应用较广。

常见栽培品种的花型有:①环领型(领饰型),外轮舌状花似单瓣型,但在管状花外围与舌状花之间,有异色的深裂舌瓣小花自成一环(称领饰),其长度为舌状花的1/2~1/3。如‘芳香唇’、‘淡琴声’等。②复瓣型(半重瓣型、芍药型),舌状花20片以上,平展,分3~8层,露花心,管状花很少瓣化。如‘东光’、‘天女散花’等。③圆球型(球型),舌状花卵圆形多轮,外轮向后背卷,中心花瓣与外轮同形而较小,向内卷,全花排列整齐,呈圆球形或半圆形,重瓣,如‘朱砂玉’‘彩球’等。④绣球型(小球型、蜂窝型、绒球型),花轮最小,花瓣圆形,向内卷呈蜂窝状排列成小球形,不露心。如‘红绣球’‘吉俊’等。⑤装饰型,舌状花长椭圆形,宽厚平展、多轮,排列整齐(不整齐者称不规整型),不露花心,花序最大可达30cm以上,如‘东风’。⑥仙人掌型(细瓣型、直瓣仙人掌型),花瓣狭长,似披针形,多纵卷成管状、多层,向四周直伸,排列整齐,间隙较大,不露心。如‘红菊落雪’、‘银针’、‘粉松针’等。⑦弯曲仙人掌型,舌状花较长向外对折纵卷而扭曲、多层,花序较大,不露心,如‘老松’‘红光辉’‘银水’等。⑧卷瓣型(裂瓣仙人掌型),舌状花瓣狭长,纵卷呈管状,瓣尖端分裂成小杈,多层花瓣排列不整齐,不露心,如‘朝霞散彩’。⑨托桂型(白头翁型),舌状花瓣卵圆形、平展,20片以上,分3~8层,中心管状花瓣或筒状,如‘春花’。⑩单瓣型,舌状花8~12片,露花心,结实性强,花各色均有。如‘单瓣红’,‘矮大丽’等。

已发展专供花坛用的矮生大丽花,又称小丽花,株高仅25~30cm,花、叶俱小。花瓣平展,花径5~6cm,分别有单瓣、半重瓣及重瓣花,花色丰富。播种繁殖,能保持原品种优良性状。较耐炎热,对日照长短不敏感,易栽培,甚为流行。

习性 原产墨西哥高原地带,不耐寒,在酷暑下生长不良,生长适温为10~30℃。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生长开花最佳。喜光但不宜过强,夏季幼苗应避免阳光直射。不耐干旱,且怕涝。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连作易退化和感染病虫害。大丽花为春植球根花卉,夏末至秋季开花。某些老品种,在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夏初开花,酷热时开花少,秋凉重新进入盛花期。秋霜后,枝叶停止生长而凋萎,北方需挖起块根,在3~5℃条件下贮藏越冬。

繁殖 以分株、扦插为主,播种适于矮生花坛品种及培育新品种。①分株。于春季发芽前,将贮藏的块根分割,每墩可切割5~10株,每株块根需带根颈芽1~2个,用草木灰涂切口处,植于木槽或花盆内。此法简便易行,苗壮,成活率高,遗传性状稳定,开花早,但繁殖系数低。②扦插。早春将块根置于木槽中,根冠露出土表,放在温床上催芽,待芽长到6~7cm时,留基部一对叶,截取插穗扦插,其叶腋处可再萌生新芽。如此重复扦插,一墩块根可繁殖苗50~100株。温度15~22℃,15~20天生根。如温、湿度适宜,四季均可扦插。③播种。于春季在露地或温床条播,也可温室盆播,适温12~30℃。当盆播幼苗长至4~5cm时,需分苗移栽到花槽或花盆中。播种能迅速获得大批实生苗,但性状易发生变异。

栽培

苗期管理 待苗高8~10cm时栽入10cm盆,一盆3株,苗高12~15cm时分盆,每盆一株。20~30天后,换16cm盆,并加施肥料。待根系长满盆时即可露地定植。盆栽需换33~40cm的花盆。从温室移至塑料大棚后,需经7天通风锻炼再定植露地。夏季高温时,叶面每天喷水1~2次。当幼苗叶色淡绿时,追肥1~2次。盆栽培养土用腐殖土(或用园土、泥炭土及马粪混合代用)。

露地栽培 于晚霜后进行整地、挖穴,穴施基肥。栽植密度因品种而异,每平方米1~3株。需立支架。现蕾后不宜施过多氮肥,否则茎、叶徒长,影响开花。

盆栽 选用矮生大花品种的扦插苗,加强管理,控制植株高在35~60cm之间,花径达到25~35cm。其方法:①水控法。幼苗换盆时增加施肥量,适当控水,控制株高。在高温天气中午,需叶面喷水。②换盆法。比一般栽培多换2~3次盆。③盘茎法。幼苗从10cm盆换至16cm盆时,将幼苗茎侧盘于盆内,当换至30cm盆时,将苗茎放倒盘在大盆一侧中上部。④药剂法。在生长期用适量的矮壮素(CCC)控制植株生长,适用于茎粗品种及露地栽植。

块根贮藏 将块根于早霜后挖出,留茎16cm左右,略经晾晒后,沙藏于背阴处,适宜温度3~5℃。盆栽大丽花,待花凋谢后,剪去地上部,连盆垛放在3~5℃温室避光处,待翌春重新栽培。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又名根头癌肿病,由根肿野杆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o)侵染所致。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和土壤消毒;切除早期癌肿,用甲醇、冰醋酸、碘片4:2:1混合液涂于癌面及周围。细菌性徒长病,由缠绕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fassiams)引起。可彻底清除病株,严格选择无菌苗,忌连作。白粉病由粉孢菌(Qidium chrysanthe-mi)引起。要控制室内温、湿度,适时通风,交替喷洒波美0.3度石硫合剂与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病株喷洒800~1000倍液的硫菌磷或乙磷铝,7~10天一次。及时摘除病叶,精细管理。叶斑病(Entyloma dahliae),在潮湿多雨天气排水不良时易发病。宜进行田间排水,烧毁病株落叶,交替喷洒波美0.5度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发病期隔10天喷一次800倍液退菌特或多菌灵液。

主要虫害有:红蜘蛛(Hemi larroncmus),在气候闷然、干燥缺水,通风不良时,红蜘蛛迅速繁殖,叶片枯黄,导致全株死亡。可用乐果、马拉松、鱼藤酮、对硫磷、内吸磷等药剂进行防治。蚜虫(Aphio mali),气温高,通风不良时繁殖迅速。可用乐果、灭蚜粉等防治。食心虫(Micrustis variales),危害花心和茎、叶。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蛀孔灌注敌敌畏,幼苗周围撒砒酸铝,并在茎杆基部涂内吸磷200倍液。金龟子(Anomalacorputenta),幼虫蛴螬啃食根茎部,成虫危害叶芽及花朵。在定植时,定植穴中拌入敌百虫,肥料需充分腐熟,在受害植株周围浇灌对硫磷或内吸磷1000倍液,并捕杀成虫。

园林应用 大丽花花型多变,花色艳丽,品种很多,应用较广,无论布置花坛、花境、盆栽观赏,或庭院、街道绿地栽植均适宜。也是切花和制作花篮、花圈、花束的理想材料。块根中含“菊糖”,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

英文

garden dah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