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渭高抽工程

2023-04-07

简介

陕西省渭惠渠高原抽水灌溉工程的简称,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63年进行了改建扩建。该工程从渭惠渠总干渠17公里处分引部分水量(最大引水流量为22米3/秒),流入一条与总干渠并行的、长达103.95公里的渭北高原抽水干渠(简称高干渠)中,沿渠分设泵站,抽水上塬,灌溉陕西省关中地区西部渭河以北广大塬区台地共96万亩农田。其中有18.5万亩为引高干渠水自流灌溉。

全灌区东西长100余公里,南北平均宽约10公里,地形窄长,结合灌区自然地形条件和行政区划,从西向东分为四个灌区,共建泵站22座,安装各种型号离心泵83台,总装机容量19,119千瓦,最高累计扬程121米。其中第四灌区帝王泵站共安装抽水机组6台,有5台口径为0.8米的离心泵, 每台泵的流量为1.5米3/秒,配套电动机功率625千瓦。沿高干渠分设四座抽水上塬泵站, 分区、多点取水, 提高了工程供水的灵活性, 减少了输水损耗, 同时也便于管理。为了节约能源, 降低提灌成本,每个灌区又根据其地形特点、灌区规模、支渠间距等, 采用分级扬水。如第二灌区,即段家湾灌区, 地形呈较明显的台地, 为避免抽高灌低浪费能源, 采用三级泵站扬水,分灌不同高程农田。为了适应各级泵站水量的配合,防止站前壅水或弃水,各站选用了不同型号的水泵。如三灌区的板桥泵站,除了向王候二级站和南留三级站供水外, 还承担一、二级泵站间的农田灌溉任务,从合理配水考虑,共选7台水泵, 其中5台流量各为1.56米3/秒和两台流量各为0.5米3/秒。据此,按不同机组匹配运行, 不仅满足了配水需要, 也不致使泵站机组型号过多给维修管理带来不便。另外, 结合地形、流态和工程造价等条件,修建了有隔墩和无隔墩、正向和侧向进水前池。为了消除泥沙的危害, 采用清水密封水泵填料, 在前池或进水池中设冲沙廊道等设施, 效果较好。该工程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起了积极作用。

70年代后期, 位于渭惠渠渠首上游的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建成, 把渭河水引上了高塬, 渭高抽工程的第一灌区全部, 第二、三、四灌区大部或一部, 可引该工程的渠水自流灌溉,约有2/3的面积由提灌改为自流。渭高抽工程原有抽水机组,有的已拆除(如第一灌区的香里泵站等), 有的减少了台数或进行了改建(如板桥泵站等)。但仍继续运行, 发挥其提灌作用。

英文

Wei Lifting Irrigation Projectweigaochou go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