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石鲽池塘养殖

2023-03-03

池塘养殖由于水体大、养殖密度低,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鱼体生长速度较快,适宜捕获的野生苗种暂养。同时池塘建设设备、物资投入少,适用于粗放管理,易于普及推广,产出投入比高。近年来,通过改造处理已有的虾池,进行石鲽养殖,尤其是养虾冬闲季节,利用池塘培育大规格石鲽苗种,被广大养殖户所普遍采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池塘养殖环境

石鲽喜水质清新、缓慢流水的环境。石鲽具有一定的伏底潜沙性,要求底质为沙底、岩礁底或泥沙底,淤泥底的池塘不适宜石鲽的养殖。

养殖池要求位于取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苗种、饲料、养成出售等运输车辆进入。养殖池附近海区无工业、生活污水污染及有害物质存在,保障养殖产品的卫生安全。选择靠近外海的池子,进排水方便及时。池底平坦,底质为沙底或沙泥底,便于石鲽伏底。

养殖池多为长方形池塘,依据地形和地势修建,有独立的供水渠道、排水渠道,潮汛可自然纳水,同时应配备抽水泵、进排水防逃网、养殖用小船等。养殖池大小以100亩以内较为适宜,养殖池过大,管理和起捕困难。养殖池水体透明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水质pH值稳定,借助抽水泵养殖池水深能达到1.5米以上,并能及时换水,保证夏季养殖池水温最高不超过30℃。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养殖池的整理

经过1年或多年的养殖,池塘底部会沉积淤泥,死亡的鱼体、残留的饲料会败坏池底,对养殖不利。每年在养殖鱼收获后,应对老池塘进行一次全面清整,可将池水放干,进行池底耙耕、暴晒,也可清除池底沉积的淤泥及其他污物,修复整理堤坝,进排水闸门安装防逃网。进水前1周左右,每亩用60~80千克生石灰或15千克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以杀灭有害细菌、寄生虫等病害生物。

2.池水培育

池塘养殖放苗前,通过肥水培养池中的基础生物,如沙蚕、蜾蠃蜚、小型鱼类、甲壳类生物等。基础生物饵料丰富,放苗成活率高,苗种生长速度快,同时可以减少饲料投入,提高养殖效益。

石鲽耐低温,摄食水温较低,10℃以上水温即可放苗。养殖池经过冬季的修整、消毒后,3月上旬便可进水。进水最好分多次进行,第一次进水深度为20厘米。进水后肥池,每亩可施有机肥20千克;也可施无机肥,每亩使用量为氮肥0.75千克,磷肥0.5千克。第一次施肥5天后逐渐进水,10天后追施无机肥,施肥量为第一次的一半。

池塘水质要求水深在1米以上,水中溶解氧大于5毫克/升,盐度接近周围海区海水,水的pH值为7.5~8.5。若发现水质过肥,pH值不正常,水体透明度不足30厘米,可以通过换水来调节。

(三)鱼种放养

1.苗种质量和规格

石鲽的苗种为全人工培育或在沿海水域人工捕获的天然苗种,苗种要求色泽正常,活动能力强,健康无损伤,无病害,无畸形,摄食良好。鱼苗体长要求在8厘米以上,或体重在10克以上,才能放入池塘养殖。鱼苗购买后可以直接放入池塘,也可以在收购点或运回后在车间室内暂养2~3天,观察鱼苗的损伤及成活情况,合格的苗种全长或体重合格率应在90%以上,伤残率应在5%以下。

2.苗种运输

运输方式有箱式或桶式容器充气运输、活水船运输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参见工厂化养殖中的苗种运输)。运输用水水温、盐度可根据养殖池的水环境要求,提前进行调节。苗种运输前应停食1天以上。

由于池塘养殖药浴消毒困难,苗种运回后直接放入池塘养殖,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在运输过程中进行2×10-6土霉素药浴消毒。

3.放苗

鱼苗放养时应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避开大风、阴雨天气。

苗种运到池边后,向运苗容器中逐渐添加养殖池中的水,经过5~10分钟的水质过渡适应后,再将苗种放入池中。由于石鲽进入池后立即伏底,若在一个地点放苗,周围的伏底密度过大,会有不良影响。放苗时应多选择几个点放,使苗种能均匀分散池中,有利于尽快摄食,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放苗量应视养殖条件而定,5~10亩的池塘以800~1000尾/亩,大于10亩的池塘以500~700尾/亩为宜。换水条件好的池塘,可以相应增大石鲽养殖密度;换水条件差的池塘放养密度不能过高。否则,石鲽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延长,发病死亡率增高,养殖收益差。

(四)养殖管理

池塘养成过程中,由于鱼的个体大、生命力强,池塘养殖密度低,池塘水体大、缓冲能力强,管理相对简单,主要体现在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防病防逃方面。

1.水质管理

石鲽池塘水质管理应随季节要求进行调整,平时水深可保持在1米左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换水量,保持池塘水质清新、稳定。在夏季以前的低温时间,相对低的水位有利于提高水温,促进石鲽的生长。在夏季高温期,若遇上连续高温、晴朗天气,池塘的水温会迅速升高,盐度也会上升,严重威胁石鲽的生存。特别是受潮汐影响,低潮期间换水量不足,问题会更加严重。此时应尽量增加池塘水深,池塘底部的水温相对低一些,有利于石鲽安全度过。在冬季的寒冷低温期,池塘越冬的水位也需尽量加深,使池塘底部的水层保持一定的温度,有利于石鲽安全越冬。

大海的水质清新、水温比较稳定,夏季低于池塘温度,冬季高于池塘温度,进排水条件好的池塘,可以利用增加换水量进行池塘水温的调节。

2.饲料投喂

石鲽池塘养殖饲料以饲料鱼为主,辅助投喂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为了提高摄食效率,观察摄食情况,饲料投喂要求定点、定时、定量。定点是要求具有固定的投饲场所,便于驯化鱼集中摄食,观察鱼摄食活力。定时是要求每天投喂时间固定,驯化鱼形成摄食规律,观察鱼摄食状况。定量是每天投喂一定的饲料量,便于安排饲料的加工。

石鲽鱼性胆小,摄食多在水的中下层,池塘养殖密度低,驯化摄食比较困难。刚放养时鱼体小,进入新环境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不能集中摄食,主要摄食池中基础生物饵料。放养1周后,便可以进行人工投喂摄食驯化了。先以少量饲料诱食,待池鱼大部分集中后再多投,直至喂饱为止。这样经1个月的驯化,石蝶就会定时、定点取食。

由于石鲽生活于底层,不集群游动,平时集中或分散伏在池底,觅食时才有明显游动。池塘投喂定点,不能只投喂一个点,应根据池塘大小均匀分布定位几个点为宜。

开始时由于鱼群分散、摄食率低,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沉入池底后,石鲽不再摄食,容易溃散和腐败变质。初期驯化时以投喂饲料鱼为主,待到鱼驯化比较集群摄食后,逐渐过渡为投喂软颗粒饲料和硬颗粒饲料。

饲料投喂每日早晨和傍晚各一次,在早晨日出前5:00~6:00,傍晚4:00~5:00定点投喂。每日投喂量饲料鱼量为鱼体重的6%~8%,软颗粒饲料量为鱼体重的4%~5%,硬颗粒饲料量为鱼体重的2%~3%。饲料质量一定要有保证,腐败、变质、污染的饵料坚决不能投喂。

3.防病、防逃

池塘养殖除了摄食时间外,不易观察到鱼,只有发病严重的鱼游到池边才被看见,所以对鱼的健康状况不能及时了解。由于池塘水面大,用药操作困难,池塘养鱼对鱼病的管理着重在预防方面。如增加换水量、改善水质,注意水质情况变化,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泼洒生石灰水(100×10-6~150×10-6)、漂白粉(1.0×10-6)、硫酸铜(0.5×10-6)等。发现鱼摄食状况下降,及时投喂药饵进行预防,药饵土霉素添加量为0.2%~0.3%,5~7天为一疗程。

由于海水养殖需要经常换水,鱼喜欢随水流游动,需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防逃网是否有破损,网框周围是否有缝隙。发现问题时及时修补,防止进排水时鱼随水流逃走。

(五)虾池石鲽苗种暂养

每年对虾养殖结束后养殖池塘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池塘浪费。为提高池塘冬季利用率,沿海渔民利用石鲽耐低温的特点,在冬季从事石鲽苗种虾池暂养,培育大规格石鲽鱼种,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1.池塘的选择

选择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方便的池塘,且每次潮汛可自然纳水6~8天、水质无污染、沙泥底质、pH值稳定。

放苗前首先对老池塘进行一次全面清整,清除池底沉积的淤泥及其他污物,修复堤坝及四周防逃设施。放苗前1周,每亩用85千克生石灰或漂白粉15千克进行全塘泼洒,以杀灭池塘内病害生物。然后进排水冲洗一遍池子,再进水放苗。

2.鱼种放养

石鲽苗种为全人工培育或在沿海水域人工捕获的天然苗种,鱼苗规格4.5~12厘米,平均为12克。购买鱼苗后,经过药浴消毒处理后放入池塘。放苗应尽量选择晴天中午前后进行,避开大风、阴雨天气。放苗量根据应视养殖条件而定,5~10亩的池塘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亩,大于10亩的池塘放养密度以1000~1500尾/亩为宜。

3.饵料投喂

鱼苗入池后,稳定2~3天即可投喂。开始投喂饵料以新鲜饲料鱼为主,将其切成碎块投喂,驯化1周后可加投部分配合饵料。投饵量应根据吃食情况、天气及水质环境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鱼体总量的5%~10%。如果水温太低,鱼苗摄食量少,要少投或不投喂,水质较差时也要少投。经常注意观察苗种摄食情况,观察残饵情况,灵活控制投喂量。

4.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强水质管理,应掌握有潮就进、有水就换的原则,无自然纳潮条件的可用机械提水,换水量原则上以量少、多次为宜,日换水量为池水的10%~20%。换水最好在早、晚进行,池中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日常要勤观察,发现水色异常要及时加注新水。要定时检查吃食情况,以便控制投食量。每天要测量水温和气温,做好记录,以便及时了解气候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放养前要彻底清池和药物消毒;放苗前鱼种要浸洗消毒;投喂的饵料要求新鲜、无变质,配合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保持池水清新,盐度、pH值等理化因子稳定;勤观察、勤检查,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对症下药治疗。

5.培育效果

经过11月初至翌年3月底近5个月的养殖,苗种平均由12克长到平均60克左右,增重约5倍,苗种暂养成活率达80%以上,每亩增加收入500~1000元。

(六)养成起捕

销售或冬季进入车间越冬时,要起捕池塘中的石鲽。石鲽池塘起捕较为困难,分批少量出鱼时可通过拉网起捕,拉网起捕率低,而且对于伤害大,也可通过旋网撒网起捕,通过网捕都不彻底。大量起捕采用放水起捕,方法同工厂化车间水泥池中起捕类似。先将养殖池塘的水位排低,起捕人员穿着水裤进入池中,用搓网将鱼搓起,或用手将鱼抓捕,放入盛鱼的容器。

池塘起捕除了要与工厂化养殖同样的注意事项外,还要选择晴朗的好天气进行操作,否则,雨天路滑车辆难以行驶。池塘养殖面积大,大池子一天起捕不完时,人进去后将池底搅动,池水混浊败坏,间歇时注意时进水、换水,防止鱼体因水质败坏死亡。由于起捕时池水混浊,看不清鱼体,起捕人员行走要小心,以免将鱼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