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黄河流域位于东经96°到119°。北纬32°到42°之间, 西起巴颜喀拉山, 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 干流全长5464公里。 总落差4830米, 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自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 (河口镇附近)为上游。托克托至河南省桃花峪(花园口附近)为中游,桃花峪至海口为下游。黄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上游高寒地区的少量融雪,融冰仅组成部分基流。
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属青藏高原季风区,兰州以下属副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70~80%集中在6~9月,其地区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多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在200~900毫米之间。年径流总量560亿立方米,60%集中在7~10月。洪水发生时间为6~10月。其中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发生时间,一般兰州站为7~9月,三门峡站为8月,三门峡到花园口区间(简称三花间)
为7月中旬到8月中旬。黄河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和上游的兰州以上地区。
兰州以上地区,高地草原占85%,植被较好。河源段多湖泊,沼泽。本区降雨特点是面积大(10~20万平方公里),历时长(10~15天),但雨强不大(一般不超过50毫米/日)。较大洪峰流量为4000~5000米3/秒,含沙量(日平均最大值,下同)为200~300千克/米3。
洪水历时40~50天。
黄河中游的洪水,系来自河口镇到龙门区间(简称河龙间),龙门到三门峡区间(简称龙三间)和三花间这三个地区。
河龙间,黄土区占68%,植被差,沟壑纵横,支流众多,呈羽毛状汇入黄河。暴雨特点是强度大(点暴雨为400~600毫米/日),历时较短(一般不超过20小时,持续性降雨可达1~2天),日暴雨(50毫米以上)面积常达2~3万平方公里,最大可达5~6万平方公里。较大洪峰流量为11000~15000米3/秒,含沙量(龙门站)为800~900千克/米3,洪水历时7~10天。
龙三间,黄土区占59%,土石山区占15%,林区和冲积平原各占13%。本区有泾、渭、北洛河和汾河四大支流。汾、渭二河流域形状均较为狭长,河道比降相对较缓。本区暴雨特点与河龙间大体相似,唯因受秦岭影响,在渭河一带暴雨频次较多,历时较长,较大洪峰流量为7000~10000米3/秒,含沙量(渭河华县站)为400~600千克/米3,洪水历时10~15天。
三花间,黄土区占43%,石山区占51%。本区有伊、洛、沁河三大支流。呈树枝状,于花园口上游附近集中汇入黄河。大小支流的河道坡度均较陡。本区暴雨强度较大(最大点暴雨可达400~500毫米/日以上),日暴雨面积为2~3万平方公里,一次暴雨历时一般为2~3天,最长可达5天。较大洪峰流量为9000~13000米3/秒,含沙量(伊洛河黑石关站)为80~90千克/米3,洪水历时5~10天。
由于黄河流域面积大,各区气候特性和暴雨特性又有所不同,故各区洪水并不同时遭遇。从现有资料来看,黄河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大于8000米3/秒的大洪水是以黄河中游来水为主所造成,按其来源组成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①以三门峡以上的河龙间和龙三间来水为主。如1933年和1843年洪水,这类洪水系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带低涡暴雨所形成。其特点是洪峰高,洪量大,含沙量大。②以三门峡以下的三花间来水为主,如1958年、1982年和1761年洪水。这类洪水主要是由南北向切变线加上低涡和台风的影响产生的暴雨所形成。其特点是洪水涨势猛、峰高、含沙量小。③以三门峡以上的龙三间和三门峡以下的三花间共同来水造成。如1957年、1964年和1898年洪水。这类洪水系由东西向切变线带低涡暴雨所形成。其特点是洪峰较低,历时较长,含沙量较小。
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洪水特征值见表。
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洪水特征值表
河 名 | 站 名 |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
河 长 (公里) |
多年平均 径 流 (亿立方米) |
实 测 最 大 洪 水 | 调查最大洪水 | |||
洪峰流量 (米3/秒) |
15天洪量 (亿立方米) |
发生时间 (年) |
洪峰流量 (米3/秒) |
发生时间 (年) |
|||||
黄 河 黄 河 黄 河 黄 河 黄 河 窟野河 无定河 汾 河 渭 河 渭 河 泾 河 北洛河 伊 河 洛 河 伊洛河 沁 河 |
兰 州 河 口 镇 龙 门 三 门 峡 花 园 口 温 家 川 绥 德 河 津 咸 阳 华 县 张家 山 头 龙 门 镇 洛 阳 黑石关 五龙 口 |
222551 367898 497561 688421 730036 8645 28719 38728 46856 106498 43216 25154 5318 11581 18563 9245 |
2120 3472 4190 4440 4696 235 379 672 610 745 397 548 224 375 426 396 |
323 313 385 498 559 7.82 14.8 20.1 53.6 87.4 16.9 7.6 11.5 22.0 35.9 14.0 |
6900 5310 21000 22000 22300 14000 3310 3320 7220 7660 9200 4420 7180 7230 9450 4240 |
62.6 64.4 65.4 108 93.5 3.84 3.31 11.7 10.5 18.7 14.4 4.27 11.7 15.1 24.9 6.12 |
1981 1967 1967 1933 1958 1976 1953 1954 1954 1954 1933 1940 1937 1958 1958 1982 |
8500 6150 31000 36000 32000 15000 11500 3970 11600 11500 18700 10700 20000 11100 10200 14000 |
1904 1900 1842 1843 1761 1946 1919 1895 1898 1898 道光年间 1853 223 1931 1935 1482 |
英文
flood of Huanghe Riverhuanghe hong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