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长江干流上最先建设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正在建设的最大水电站,位于湖北宜昌市,长江三峡出口下游2.3公里处。枢纽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和航
运, 供电华中、 华东地区, 并改善三峡河段的航运条件。 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 葛洲坝枢纽将作为三峡枢纽的反调节梯级, 以削减大坝下游河道水位的日变化幅度, 保证航道的通航和港口的停泊条件, 并将发挥更大的发电效益。
葛洲坝水利枢纽平面布置图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300米3/秒,多年平均输沙量5.26亿吨。 坝址处江中原有葛洲坝(枢纽因此得名)和西坝两个小岛, 把长江自右至左分成大江、二江和三江。 坝区基岩由粉砂岩、砂岩、粘土岩和砾岩等互层组成。 正常蓄水位66米,水库总库容15.8亿立方米。 坝顶长2595米, 枢纽最大水头27米。 建筑物按河势规划以及通航、 发电、泄洪、排沙、 分期施工等要求布置(见图)。
二江泄水闸为主要的泄洪、 排沙建筑物,高40米,共27孔, 每孔设上、 下双扉闸门, 上扉为平板门, 下扉为弧形门, 门孔尺寸均为12米×24米。 泄水闸最大泄量83900米3/秒,相应护坦单宽流量为170米3·秒-1·米-1。包括冲沙闸和电站,枢纽可宣泄洪水流量110000米3/秒以上。
水电站厂房为河床式, 内设排沙底孔, 安装17万和12.5万千瓦两种机组。 二江电站装机7台, 共96.5万千瓦, 大江电站装机14台,共175万千瓦。 电站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 多年平均发电量141亿度, 采用220和500千伏高压输电线向外地送电。
航道分三江、 大江两线,按“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方式运行。 上游左、 右两条防淤堤, 将航道与主流隔开, 以束窄航道, 利于冲沙。 两线航道内分设9孔和6孔冲沙闸, 可于需要时放水冲沙, 冲沙时停航,三江航道设2号和3号船闸, 大江航道设1号船闸,船闸闸室有效尺寸(长×宽×最小槛上水深): 1号、 2号均为280米×34米×5米,3号为120米×18米×3.5米。
枢纽工程总量为混凝土1042万立方米, 土石方开挖579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08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7.29万吨。 分两期施工, 第一期在二、三江施工,1981年6、7月开始通航、发电, 1983年7月二江电站全部建成投产。 第二期于1981年在大江开始施工, 计划于1986年开始投产。
枢纽建设中, 在解决河势规划、 泥沙、 冲淤、 基础处理、 泄洪消能、 大型船闸、 低水头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施工、截流等主要技术问题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英文
Gezhouba HydraulicComplexgezhouba shuili shu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