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九九

2023-04-06

简介

中国古节令名。有冬九九和夏九九之分, 是从冬至 (或夏至) 算起的9个九天, 共81天的总称。冬至 (或夏至) 后第一个9天为头九(或一九), 以后依次为二九、三九、……、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

“九九”表示寒冷季节各个时段的气温变化过程。冬至后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中国境内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天气寒冷, 地面热量散失最多。各地最冷时期一般为1月中、下旬, 大致在三九前后,“冷在三九”的说法表示出这种气候上的规律。三九后天气逐渐变暖, 九尽时进入春季,寒冷季节即告结束,黄河流域春耕季节开始到来。

“九九”源于黄河流域, 后传播到全国, 因而有不同的内容。北方温度低, 南方温度高, 自然季节现象有明显的差异, 各地农事活动的安排也就不同。例如六九在2月中旬初, 北方还处在寒冷时期,土壤冻结,冬小麦处在越冬阶段; 华中小麦开始拔节孕穗, 华南已经灌浆黄熟。为了反映中国各地“九九”期间自然季节的变化过程, 民间流传有九九歌谚, 北方有“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又一九, 耕牛遍地走”。南方(江南)有“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 篱头吹筚篥; 四九三十六, 夜晚如鹭宿; 五九四十五, 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 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 布衲担头担; 八九七十二, 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 犁耙一齐出”。

九九期间, 特别是三九时期, 往往引起冬麦、果树等温带越冬作物和柑桔、茶树、橡胶等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冻害。因此三九期间是防冻的重点时期。三九期间如果温度过高, 越冬作物提早萌动, 如遇倒春寒更易受冻害。

英文

jiu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