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积温

2023-04-06

简介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单位为℃。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其它环境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作物发育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早在1735年A.F.德列奥米尔首先发现,植物完成其一定发育阶段,要求有一定的积温;作物从播种(P)到成熟(M),要求一定量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At)。

式中为P到M之间逐日平均温度,当<0℃时,按=0℃累加。一个世纪以后,一些作者,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谷类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要的“热”总量,并称这个时期的天数乘其间日平均温度之积为“度·日”。20世纪初,积温在苏联农业气象服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用积温作为作物的热量指标,还有不足之处,但由于它使用方便,一直沿用至今。常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此外,有人把小于0℃的日平均气温累加称为负积温,把某一深度的土壤温度日平均值累加,称为某一土层的地积温。

计算作物所需要的积温应注意两点: 一是计算时段不宜按旬、月、季、年来划分, 一般按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划分;二是作物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不一定和0℃相一致, 因作物种类、品种而异,而且同一作物, 不同发育期也不相同。多数都在0℃以上,冬小麦春季恢复生长的温度是0~5℃,玉米发芽的温度是5℃, 水稻、棉花在10℃以上开始出苗,番茄、黄瓜的出苗温度是15℃。计算各种作物不同发育期的积温时, 应当从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时累积, 只有当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时, 温度因子才对作物的发育期起作用。

积温可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和区划以及为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①分析热量资源, 编制农业气候区划, 规划种植制度。主要是比较各地区间积温数值的大小。研究热量条件在地理上的分布和季节上的分配,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重要依据,以合理规划种植制度, 搭配适宜的作物和品种。②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析引进或推广地区的温度条件能否满足作物生育所要求的积温,为作物引种服务。③利用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可以用积温预报作物的发育期, 公式如下:

式中D为所要预报的发育时期; D1为前一发育时期出现的日期; At为由D1到D期间作物所要求的积温指标; t为D1和D期间的平均空气温度; B为该发育时期所要求的起始温度。④负积温的多少, 有时做为低温灾害的指标之一; 日积温(度·时)的高低可用来分析 一天内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动态关系。

积温指标除因作物和发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外,在地区之间和年际之间也有变动。作物的发育是外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因此作物积温指标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 即同一作物或该作物同一生育期所需要的积温,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以至不同播种期之间常有差异。①有些作物感光性比较强,发育时期对光周期的反应比较敏感。如果光照条件对作物发育速度的影响超过了温度条件的作用, 便明显地表现出积温指标的不稳定。对这类作物可进行光照长度的订正。②作物积温的不稳定性既表现在同一地区的年际之间, 也表现在同年的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同年不同季节之间。因此, 积温与发育速度的关系实际是非线性的, 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况。③促进作物生育的农业技术措施,如催芽、苗期促控等, 对积温值有明显影响, 其它一些措施, 如中耕等对积温的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英文

accumulated temperaturej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