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

2023-04-06

简介

以小型工程为基础,大中型工程为骨干,渠库塘相连、引蓄提结合的灌溉系统。由于渠首似根,渠道似藤,灌区内的库、塘好似结在藤上的瓜,就形象地称为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见图)。战国时期的白起渠是最早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现代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原有小型塘堰工程和引水灌溉系统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适于丘陵山区。包括三个部分:渠首引水或蓄水工程,输水、配水渠道系统和灌区内部的中小型水库及塘堰,有些情况下还包括提水工程。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特点 ①充分利用山丘区可能利用的水源,扩大灌溉面积。在非灌溉季节,利用渠道引河水蓄塘;用水紧张季节,河水和塘水同时使用。傍山渠道还可承接部分当地径流,渠首为水库时,汛期可将水库的部分下泄水量引入灌区内的库塘存蓄。②因有河水补给,提高了塘堰的复蓄次数和抗旱能力。③由于渠系内许多小水库和塘堰,对非灌溉季节渠道引水量的调蓄,提高了渠道单位引水量的灌溉能力。④有些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中的骨干渠道常年输水,流量比较均匀,有利于发展水电和航运。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水量调配原则 ①充分发挥渠、库、塘联合运用作用,一般是小型塘堰蓄水用于用水高峰,中型水库蓄水用于次用水高峰,大型水库常年供水;②先用河流、沟溪及坡面的天然径流,后用水库、塘堰的调蓄水量;③在充分调蓄和利用当地径流的前提下,调引外区(或外流域)水量;④最大限度地开发水利资源,满足综合利用要求。具体制定调配计划时,首先按渠系,库塘工程分布情况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将全灌区划分为若干个平衡区,分区进行来水和用水的平衡计算,然后再全灌区平衡,确定各项工程的供水时间和供
水流量。对这种灌溉系统的水量调配,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优化调度,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示意图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发利用地下水,做到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英文

irrigation system
of vine-with-melon typechangtengjie guashiguan’gai xi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