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太湖平原古代河网和筑堤围成的农田。太湖平原中部地势低洼多涝,沿海地形稍高易旱。春秋战国时期已开河浦排水、灌溉和通航,并围垦浅沼地区耕种。秦、汉、六朝至隋、唐进一步发展。唐广德元年(763)在浙西设置3个屯区,其中嘉兴屯区自太湖边至东南沿海,曲折“千有余里”,屯区内开有各级大小沟洫,沟上筑有堤岸。唐后期太湖平原已初步形成了塘浦圩田系统,五代吴越时进一步完善。北宋郏亶《水利书》载有太湖塘浦260多条,大致按“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七里十里而为一横塘”布置,纵横塘浦间构成“圩田之象”。南宋大量围湖为田,淳熙十年(1183)统计太湖平原共有围田1 489所。因过度围垦,水旱灾害增多。由于太湖地区经济地位的重要,宋代重视疏浚港浦治理圩田。元、明、清时期围田仍续有发展,浚河治圩工程更加频繁。
英文
enclosed fields around Taihu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