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百科

稻瘟病

2023-04-04

简介

旧称稻热病。水稻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Cav.).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卵孢球腔菌(Magnaporthe griseaBarr.),但很少产生。各生育期均可受害,分别引起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芽鞘和幼芽亦可受害。病斑初为水渍状斑点,后变为灰色至褐色,随品种抗性、气候以及肥料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典型病斑为梭形或菱形,两端有褐色坏死线,病斑暗绿色,中央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有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为慢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的病斑为青灰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两面均有灰色霉层,俗称为急性型病斑。茎节、穗颈及枝梗受害时,病斑褐色坏死,造成枯穗和秕粒,以穗颈瘟的危害最大。此外还有白点型和褐点型症状。病菌易发生变异,造成一些品种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珍龙13等7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差异,中国的稻瘟病菌可划分为7群128个生理小种。病菌发育适温25~28℃,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内越冬,翌年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到秧苗上引起侵染。在水稻的全生育期内均可侵染,病菌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为多循环病害。在山区谷地或湖滨多湿地区,偏施氮肥过多的田块,或用山溪冷水灌溉的地区,发病早而重。选栽抗病品种,适时用药保护,尤其是防治穗颈稻瘟的发生是关键措施。

稻瘟病

英文

rice b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