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胭脂鱼的苗种培育

最近更新:2023-03-05

鱼苗从全长14mm开始,在水族箱中进行4d的平游活动,靠吸收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为生,可长到15~16mm,此时身体呈淡黄色,卵黄囊缩小殆尽。从第5d开始,即鱼苗出膜后的第11d摄食外源性饵料。最初的开口饵料是熟蛋黄粉,每万尾鱼苗每天需一个熟蛋黄。每隔3h投喂一次,吃剩的蛋黄粉要用橡皮管吸出。从开口摄食到出膜后的第15d为室内育苗期。在孵化水温的基础上,每天增加1℃,使育苗水温达到20~24℃。到出膜后的第15d,鱼苗全长可达17~18mm,游动很敏捷,不易被捉,卵黄囊完全消失了。除了投喂蛋黄外,还可逐步增投绿藻、硅藻、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幼体等。出膜后的第16~20d为薄膜育苗期。此时鱼苗个体增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需转入室外的圆形催产池中培育。为了防寒,应在催产池周围搭架塑料大棚。使水温保持在21~25℃。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00尾左右。还要专池培育浮游动物,每天捞取幼嫩的枝角类与桡足类投喂。到出膜后的第20d,鱼苗全长可达19~20mm,体形近似成鱼,在胸鳍、腹鳍、臀鳍上各有一条黑色斑纹。食量也增加了,喜食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活动范围也扩大了。出膜后的第21~45d为池塘育种期。池塘的清塘工作在投放鱼苗前一周进行。为了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应泼洒一定数量 (每天每公顷水面15kg黄豆) 的黄豆浆肥水,或施牛粪培养浮游动物。放苗密度是每公顷15万尾左右。经过25d的精养,就养成 “夏花” 鱼种。到出膜后的第45d,鱼苗全长可达33~~50mm,喜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摇蚊幼虫、水蚯蚓。此时可以开始用鱼筛提大留小,陆续出塘,投放到湖泊和水库。胭脂鱼是大型经济鱼类,适合在大水面增殖,但要求大水面的上游具备产卵场的条件 (深潭、水温、流速、流量、石滩、水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