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对虾幼体真菌病

最近更新:2023-01-31

对虾幼体真菌病,是由链壶菌、离壶菌或海壶菌等藻菌纲真菌引起的一类疾病。这是对虾育苗期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链壶菌引起的幼体真菌流行更为常见。

1.病状

幼体发生真菌病流行后突然会出现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大批死亡的现象,并且这种大量死亡并不因为使用一般抗生素而有所减轻。患病幼体在表现上与其他疾病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如果用显微镜放大20倍以上观察,可发现被感染幼体的整个身体和附肢上有大量的真菌菌丝体。菌丝不分隔,高度分支状,呈黄绿色,内含有大量折光性强的油滴。一些带有端泡或不带端泡的菌丝或排放管,可以从刚死的幼体体内伸出。有时可见到从排放管或端泡中释放出活动孢子。感染严重者,幼体内部的所有组织都可被真菌的菌丝取代,从而使身体变得完全不透明。另外,患病幼体活动能力差,身体瘦弱,并且有大量污物附生。

2.防治方法

(1)销毁病虾和死虾,彻底消毒育苗池和接触过的有关设施、器具。亲虾暂养池和育苗池使用的器具尽量不要混用,育苗池之间亦应尽可能相互隔离。沉淀、过滤育苗用水,保证水质良好、清洁。

(2)在育苗池中用0.6~1克/米3水体的孔雀石绿进行处理。亲虾暂养池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定期处理。每立方米水体用0.3~0.6克孔雀石绿或5~10毫升福尔马林处理虾卵。

(3)孔雀石绿是国外治疗幼体真菌病时最常使用的化学制剂,但治疗效果在不同报道中不一样。一般认为孔雀石绿有一定副作用,常出现畸形幼体增多现象。另外,也有使用福尔马林有效的报道。用法是将其以每立方米水体10毫升的浓度与呋喃那斯每立方米水体1克合用。试验证明,次氯酸钙中的氯在低于每立方米水体100克时对链壶菌无杀伤使用,其杀伤浓度需达到每立方米水体500克以上,并连续处理24小时以上。这显然只对能用于污染池及有关器具的浸泡消毒。

(4)每立方米水体二性霉素B3~6克和制霉菌素(25万~100万单位/米3水体)等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可以试用,但使用前最好先作毒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