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养殖生产用药的误区

2023-03-06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的调查,养殖生产用的渔药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不合理的用药方法。不采取综合措施,单靠药物。在养殖过程中,环境条件及鱼类的生理特性、体质状况和营养状况,在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故对疾病的防治应采取优化和改善养殖环境,增强鱼群的体质和免疫力,控制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措施。

预防药物应以增进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微生态生物制剂为主,有条件可注射或口服疫苗,以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对于已经出现病情的群体,则应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有计划治疗。对于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效果确切的药物,防治此类疾病应在引进亲体及苗种时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病鱼及时清除并采取隔离措施,经常进行水体消毒等。

(2)不明病因的药物滥用。诊断不正确、不对症的滥用渔药,既达不到治疗效果,又浪费药物;同时又耽误治疗时机,造成生产损失。不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长期滥用造成鱼类中毒,肝、肾损害,破坏鱼体的微生态平衡,抵抗力下降,引起二重感染,反复发病。

(3)抗生素的错误使用方法。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药浴、过量和长期使用,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形成药效下降、治疗困难,进而更大量用药的恶性循环。一般消毒剂对于病原体没有选择性,也不会诱导耐药菌的产生。用于防病的常规用药,应避免使用抗生素。对于比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则应内服药饵和水体消毒结合才能奏效明显。选用抗菌剂的最佳方法是,通过药敏试验来确定。

用药的剂量与疗程至关重要,应严格按药物的具体要求操作。特别是使用抗菌剂时,剂量过低不但达不到控制病原体的作用,而且会诱发病原体的耐药性。疗程不足时亦是如此,停药后没有被完全杀灭的病原体会卷土重来,这两种情况均会给后面的治疗带来更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