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种植稗草养鱼

2023-03-06

稗草为一年生湿地植物,也适于在浅水中生长,是我国水稻田常见的杂草之一,但对渔业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它不仅草质好,饲喂效果好,而且还是草食性鱼类缺青阶段理想的衔接饲料。近年来,不少渔业生产单位走种养结合的路子,积极开展“以青代精,以塘养塘,种植稗草养鱼”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种植稗草养鱼的主要有两种模式。

目录

种植稗草养成鱼

适应于20亩以上百亩以内的大池塘或小浅湖,先在池内修一道高1.2~1.4米以上的矮堤,把鱼池改造成1∶2~3两部分的“子母池”,子池用于种植稗草应选择在鱼池的出水口一端,每年3月份,即将“子池”排干,进行底池平整,同时开好通向出水口的沥水小沟,底池不太肥沃的应施些基肥,然后按每亩2~23千克的用种量,将已催芽的稗种均匀地撒播于池中,播种后的管理主要是防渍防涝,出苗前仅保持池底湿润,4月下旬,稗草长至30~50厘米深时,就可以刈割喂鱼,刈割时应注意留茬深度,一般说越嫩可浅留,随着稗草的不断老化,茬子就要留深些,以便快发再生苗。毛稗在肥沃的池底生长,一般20天左右可刈割一次,全过程可割3~4次,留种用的稗草,在刈割一次后,让其抽穗结好,成熟后撩穗收种。稗草产青生长期的管理,不需治虫,不需中耕,只需适量施肥,注意留水深度,不让大水淹没稗苗和其茬子就行。7月上旬,母池鱼已长大,稗草也已趋老化,即可增大水体淹没矮堤,使“子母池”合二为一。进入正常的养殖管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种一季稗草每亩增产鲜鱼80~100千克。

种植稗草育种

用于种植稗草的育种池塘大小不限,但要求池底平坦,有15厘米以上的深度的底泥,土质肥沃更佳,为确保种植稗草能旱涝保苗,淹稗后能随时加水,排灌方便是个必备的条件,鱼池深度以水深可保持达到1.5米以上即可。如考虑是同池发花又育种,稗草只服务于本育种池,则种植稗草面积应控制在60%以内,池外发花,计划利用部分稗草饲喂成鱼,种植面积可达100%,具体技术方法与种植稗草养成鱼相仿,淹稗投放鱼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主养鲢鳙鱼可采取一次性淹没法,于6月中旬,稗草近吐穗阶段,一次性全部割倒,按每亩2500~3000千克留池,随即中水80~100厘米,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7天左右后亩投夏花鱼种5000~6000尾,其中鲢鳙鱼占60~70%。毛稗的鲜草产量一般可达1万千克以上,处理过量的稗草有3种方法:生长期以长到80~100厘米为标准刈割1~2次喂成鱼;在池塘四角堆沤,上面盖一层塑料薄膜,让其慢慢发酵散肥;淹稗时转到其他育种池或成鱼池用,若主养草食性鱼类,则应采取逐级加水的办法,上水的次数依稗的长势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力求做到既让稗草生长,又保证草食性鱼有新鲜的饲料可食,一般是20~25天全部淹没,初淹在近吐穗阶段开始,先上水50~60厘米,消毒清塘后亩投夏花鱼种5000~6000尾,其中草鱼占30~40%,按照上述方法和投种数量,每亩只需增投粪肥100千克,化肥50千克,精料300千克,苏丹草(30~35厘米深度的嫩草)250~300千克,鱼种单产可达250~300千克,规格在17厘米以上,淹稗投种后的饲养管理主要是:稗草淹没后,饵料生物出现最初7天之内,生物量不会有明显变化,10天之后,浮游植物量逐步增加,25天左右达到高峰,35天左右开始下降,且割倒比不割倒水质培肥的速度提早3~5,因此,初期应适量施肥,以弥补稗草未发酵分解而水质不肥,淹稗40天之后,肥效基本消失,应转入正常的投饵施肥;种植稗草育种(特别是以鲢鳙鱼)为主的育种方式的成败在于掌握水质,防止缺氧,淹稗的中期是植株腐烂分解的主要阶段,有机物耗氧极大,须经常加注新水,每2~3天1次,并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类活动情况采取增氧措施,防止缺氧泛塘;搞好草鱼的生态防病和把好转食关,塘鱼要经常性预防鱼病害,坚持每15~20天施用1次生石灰,每次亩用量25~30千克,饲养期间要进行2~3次寄生虫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