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生活污水培育鱼种

2023-03-06

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类及细菌,汇集于下水道并流经一定距离后,呈灰黑色、混浊状态并有较强的臭味。

目录

水质要求

为保证养殖产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和渔业生产的安全,作为渔业利用的生活污水水源中不应混有含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尘染物的工业排放污水以及流经农药污染严重区域,含有较大农药残留量的污水。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质应达到国家制定的渔业水质标准要求。

处理措施

在鱼苗下池前40天左右时提早清池,其方法同常规养殖。对污泥较厚的鱼池可加大生石灰等清池药物的浓度。清池后即逐步注入生活污水,通过悬浮物的自然沉淀和有机质的曝气氧化,使池水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净化。一般注水后约20天,池水由浊逐渐变清。对特别肥的生活污水,在注水的同时可移进浮萍等速生水生植物,利用其光合作用吸收水体营养,补充氧气,待鱼苗下池时再将其全部捞起。在养殖过程中要不时补充新水。每当大雨或农田大量排水时,生活污水得到稀释,营养物浓度相对较低。此时应抓紧时机向鱼池注水,在增加鱼类活动空间的同时,不使池水中的营养物浓度增加。每年或2年应干池1次,清除池底部分污泥,减少水域中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富集,增加鱼池的蓄水能力。

饲养管理

养殖对象应选择对溶氧要求较低,抗病能力较强,食性以浮游生物或杂食性为主的鱼类,目前较常见的是鲤、鲢、鳙鱼;放养规格一般为乌仔,由于池水中营养物丰富,浮游生物量充足,培育鲢、鳙鱼和鲤鱼体长4厘米以前,一般不需投喂人工饲料;放养密度应稀于常见养殖,亩放6~7万尾乌仔较为适宜;鱼苗入池时间以尽可能早为宜,待水温较高时鱼苗已达到规格出池,避开暴发性鱼病和缺氧泛池发生的高峰期。坚持每天早、中、晚巡池,发现鱼病及时防治。选择良好天气,对鱼苗、种适时进行拉网锻炼,增强鱼苗、种的体质,使其在较差的水质条件下保持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耐低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