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水产

最近更新:2023-03-19

水产含义

水产水产

水产(英文:Aquatic)为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经济动植物等的统称,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水产已不再是个简单的词语,涵盖与水产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如:水产品运输、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药物、水产品出口贸易、观赏水产品等等。

水产相关

水产业

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人们利用水域中生物机制的物质转化功能,通过捕捞、增养殖和加工,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产业部门。它以水产捕捞、水产增养殖、水产品加工和运销等为中心,构成一个生产体系。广义的水产业包括渔船修造、渔具和渔用仪器的制造、渔港建筑、渔需物资供应以及水产品的保鲜、加工、贮藏和运销等,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

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是渔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各种水域或滩涂从事养殖或栽培水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部门。按其所利用的水域不同,分为淡水养殖业和海水养殖业。淡水养殖业中又可以分为池塘养殖业、天然大水面(湖泊、水库)增养殖业、工厂化养鱼业。按养殖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鱼类养殖、贝类养殖、虾类养殖、蟹类养殖和藻类栽培等。在渔业发展中,水产养殖业是比水产捕捞业较晚形成,但其地位却为日见重要的一个生产部门。

水产捕捞业

水产捕捞业是在海洋或内陆水域中,利用网具、钓具、猎具以及其他捕捞工具,捕获野生鱼类、虾蟹类、头足类、海兽等水产经济动物的生产部门。渔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生产的水域不同,分为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内陆水域捕捞业;按捕捞对象所栖息的水层不同,可分为中上层渔业、底层渔业、深海渔业;按捕捞所使用渔具的不同,可分为拖网渔业、围网渔业、流刺网渔业、钓渔业、定置网渔业等;某些捕捞对象,因在捕捞技术上具有特殊专业性,因此常用捕捞对象的名称来称谓。

水产品加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以水产捕捞和养殖的产品为原料,进行保鲜、贮藏或加工成各种形式的食品或其他产品的生产部门。

淡水渔业

淡水渔业是利用内陆淡水水域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等从事渔业生产的事业。渔业的两大部分之一。可分淡为水增殖、养殖业和淡水捕捞业两部分。

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是开发、利用海洋水产资源的生产事业。渔业的两大部分之一。按生产海域,可分为远洋渔业、外海渔业、近海渔业、沿岸渔业和浅海滩涂渔业;按作业方式,可分为捕捞渔业和养殖鱼业等。

水产科学

水产科学亦称水产学、渔业科学。研究水产生产实践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科学。主要包括水产经济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洄游分布、开发利用及各种自然、社会因素相互制约的关系、探索和改进水产品持续增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水产资源

水产资源,是水域中蕴藏的经济动植物的种类及它们数量的总称。资源包括幼体和成体两部分。水产资源蕴藏量的变动及种群的消长,通常因自然环境(海流、水温、底质、有机盐类等) 的影响外,同时也与人类的合理采捕、亲幼体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有密切关系。

水产教育

水产教育培养从事水产生产和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专门人才的事业。包括水产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及职业培训。水产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与水产业和水产科学的发展程度有关。19世纪初期和中期, 很多国家的水产教育属于行业培训性质, 19世纪后期开始形成水产初级职业教育, 到本世纪30年代, 逐步形成高等和中等水产教育体系。中国从1949年以后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水产教育体系

中国水产教育

中国水产教育是中国培养水产业(或渔业)专业人才的事业,包括高等、中等和初等多层次的专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国的水产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初。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从事发展水产科学的专门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揭示水产经济动植物生物学特性,探求对其开发利用的条件、方法和途径,研究水产生产的发展规律。这类机构,通常隶属于国家或地方的水产主管部门。

养殖技术

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全面而合理、适口性好、散失浪费少、投喂方便、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养殖者所认识和接受。笔者在基层调查时发现,使用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动物,其效果相差甚大。究其原因,是在选择和使用配合饲料过程中,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问题,现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饲料的质量

不少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饲料价格而不是质量。选用廉价的劣质饲料,虽然降低了饲料成本,但对鱼、虾刺激、对水质的污染、致病使用药物的开支反而更大,可谓得不偿失。这也是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的最常见的误区。例如,池塘用菜籽饼养鲫鱼,研究发现被摄食的菜籽饼不到20%,其余80%变成了肥料,由于菜籽饼在水中是经过生态转化后才能被鱼利用,所以效率大减。又如,一些饲料厂家为了迫求高额利润,采用羽毛粉等代替鱼粉作为动物蛋白源,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但养殖的鱼、虾消化吸收的很少,造成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率下降。因此,挑选产品质量相对稳定的品牌饲料产品,比使用原料饲料(饼粕、谷麦类、糠麸类等)和自制颗粒饲料获得的养殖效果和利润更高。

二、驯食和转食

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受条件反射影响和对饲料有选择性,在投喂配合饲料和变换饲料品种、规格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通过驯化,使养殖鱼、虾形成定点、定群抢食的习惯,如机投饲料应在进入水下50cm以内大部分被吃掉,避免营养成份的溶解损失,另外,在抢食过程中,可促使鱼、虾消化系统分泌大量消化酶,同时水体表层溶氧充足,有利于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驯食的方法:选择安静且送料方便、池水较深、有利于鱼、虾快速集中的地方为投饵台或安装投饵机。人工驯食,每天3~4次,每次1小时左右,要求少撒慢撒;投饵机驯食,开始将投饲速率调小些,能见到鱼、虾在水面上摄食时提高投饲速率。一般经过5~7天的耐心驯食,最后即可确定每天每次的投饲时间及投饲速度。

三、投饵机的使用

用自动投饵机投饵省时、省力,能减轻劳动负担。但有些养殖者往往使用不当,一方面,很大的池塘仅用1~2台投饵机,且安装在池子的一端,在另一端的鱼、虾刚刚游到投撤区域,还没有吃到饲料,就自动停机了;另一方面,开机时不论鱼、虾怎样吃食,机器都投饵,到鱼不吃时,机器仍在投,饲料沉底,不但造成饵料浪费而且坏水。因此,安装投饵机要根据池塘的大小,确定每只池塘安装投饵机的台数,并调好投撒的远近距离及间隔时间;选择适合的位置,应面对鱼、虾池的开阔面;水位要深,以利鱼、虾抢食;同时要观察和经常检查鱼、虾的吃食、生长速度、食台底部是否有残饵和鱼病等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

四、水中的溶氧

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虾摄食量及饲料食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每生产1kg水产品所需饲料的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鱼类在溶氧3mg/L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mg/L时增大一倍,生长在溶氧7mg/L中的鱼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mg/L中的鱼快20%~30%,而饵料系数低30%~50%。当水中溶氧量达到4.5mg/L以上时,鱼、虾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5mg/L以上时,饵料系数达到最佳值。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中的溶氧水平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而影响饲料报酬。因此,为了保证养殖动物最佳限度利用所投喂的饲料,达到充分生长的目的,水中的溶氧应不小于5mg/L~7mg/L。因此,在高产、高密度养殖时,要考虑安装增氧机,并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测定溶氧指标,采取加水换水、改善底质、使用增氧机等措施,来达到溶氧充足,利于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的目的。

五、池塘的底质

经过养殖鱼虾的池底,一般都有腐烂的残饵、死亡的动物尸体、有害气体(如沼气等)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不良水环境中养殖鱼、虾容易受到刺激,也易于感染疾病。据试验,发生疾病后,鱼、虾一般要停止生长5~15天,即在发病及治疗期间,所投喂的饲料将白白的浪费。因此,在苗种放养前,要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平时做到勤巡塘、勤观察、勤检查,观察水质和底质的变化,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活性碳、陶土、光合细菌、EM菌等),定期作水质理化指标化验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水体中的pH值、盐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均在良好的控制范围内。

六、野杂鱼的控制

精养鱼、虾池在加水、换水和投草时,很难避免混进一些野鱼、虾或卵,它们在池中繁殖生长,与养殖鱼、虾争食、争氧、争空间。据调查,平均每亩鱼、虾池在收获时有野杂鱼、虾25kg,假设饵料系数为1.5,其所耗去的饵料费就达每亩150~200元。因此,在苗种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经密眼网过滤进水,投喂水草时要经消毒处理,防止混入野杂鱼、虾及受精卵。

水产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