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鱼类

最近更新:2023-02-03

鱼类,是终身生活于水中,体温可随外界温度变化的脊椎动物,绝大多数用鳃呼吸。有鳍,鳍由鳍条和连附鳍条的组织构成,是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鳍一般可分为不成对和成对两大类,前者称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后者称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大多数体被有鳞和腔内有鳔。

鱼类按照生物学分类可分为硬骨鱼纲、软骨鱼纲和圆口纲,具体可以查看鱼类大全。

鱼类主要由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组成。软骨鱼类,分类为软骨鱼纲,主要由鲨、鳐、魟类组成。内骨骼为软骨,虽常以钙质沉淀加固,但无真骨组织。体被盾鳞或无鳞。软骨鱼类鳃裂每侧5—7个,各自开口于体外。喷水孔2个,位于头背面眼的后方。鼻孔每侧1个,外露,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无鳔,有泄殖腔。雄性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1对,称鳍脚,形状各异。鳍条是不分支不分节的角质鳍条,大部分可食用。体内受精,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3种繁殖方式;硬骨鱼类,分类为硬骨鱼纲,本纲种类众多,占脊椎动物首位。内骨骼或多或少出现硬骨性。体被硬鳞或骨鳞,有些被骨板或裸露无鳞。鳃孔每侧1个,鳃间隔退化,鳃裂外覆盖有骨质的外鳃盖,有一缝裂与外界相通。鼻孔通常每侧2个,位于头背面吻部,中间由皮膜隔开,前孔进水,后孔出水,也有少数种每侧只有1个鼻孔。鼻孔一般不与口腔相通。通常有鳔。无鳍脚。无泄殖腔。鳍条是鳞片衍生的骨质鳍条,可分为2种,即柔软鳍条和较坚硬鳍棘,均无食用价值。一般体外受精,大多数种类卵生,少数种卵胎生,胎生极少。尾鳍多为正尾形。

至今,已知我国海洋鱼类约有2200余种(黄海和渤海约300种,东海约600种之多,南海超过1000种)。大约占世界海洋鱼类总数的1/10,其中软骨鱼类约190余种,硬骨鱼类约200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约有300余种。有长年栖息在岸边的沿岸性鱼类和能遨游于外洋的大洋性鱼类。有喜欢在水的上层集群结队的上层鱼类和借助底质特征埋伏自己身躯或靠近底层活动的底层鱼类。也有喜爱暖温环境的温暖鱼类。此外,还有浅水鱼类、深水鱼类、溯河鱼类等。在这数以千计的鱼类中,鱼体大小悬殊、形态不一、千奇百怪。有世界上最大的鱼,也有极小的鱼。有的鱼类还能发声、发光、发电、变色。还有的鱼类具毒素,全世界约有500余种,如鲀科的东方鲀属鱼类,肉味虽然甚鲜美,具有百鱼之王及鱼中极品之美称,但体内有毒素,一般存在皮肤、血液、卵巢、精巢、肝脏等之内,处理不当食后可致死亡。中毒特征较明显,食后20分钟后便可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不能运动、不能弯曲坐、骨骼肌肉完全松弛,进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直至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死亡时间一般在中毒后的6—24小时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鱼类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因而体型有各种不同的适应特征,最常见的有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棒形)4种基本体形。纺锤形鱼类,体中部较大,头尾稍尖;从体轴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该体形鱼类多生活于水域的中上层,游泳速度快,大部分有长距离洄游习性,如金枪鱼类、马鲛鱼、鲐等;鲱、花鲈等也近似此形。侧扁形鱼类,体左右极扁,背腹方向较高;从体轴看,头尾轴较短,背腹轴相对延长,左右轴更短;该体形鱼类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中下层,一般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鲳、马面鲀等;带鱼可看做侧扁形的特殊延长,也常称带形。平扁形鱼类,体背腹平扁,左右宽阔;从体轴看,头尾轴一般,背腹轴最短,左右轴很长;该体形鱼类,行动缓慢,常栖息底层生活,如鳐、魟、鮟鱇等;鲼、蝠鲼类,虽体也呈平扁形,但常活跃于水域的中上层。鳗形鱼类,体细长,像棍棒,也常称棒形;从体轴看,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均很短;该体形鱼类,多数潜伏海底,有钻泥入洞习性,不甚敏捷,如鳗鲡、海鳗等。也有些鱼类由于栖息环境特殊或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其体形很独特,如:箱鲀,体被骨板包裹,形似小箱,称箱形;刺鲀体呈球形,称球形;海马的头与身体垂直,头很像马头,尾细长,可缠绕在海藻上,称海马形;翻车鱼体短而侧扁,背、腹两鳍相对,且很高,尾部很短,称翻车鱼形;鲆、鲽类从外形到内部构造很多部位不对称,眼扭转到一侧,称不对称形。也有些鱼类近似于几个类型之间,还有很多的深水鱼类由于环境的特殊,其体形也非常特殊,难归纳成形。

大多数鱼类的生殖器官均由生殖腺(又称性腺)和生殖导管组成。前者用来产生精子或卵子,后者是向外输送精子或卵子。进行体内受精的鱼类,雄性具有特殊的交配器,把成熟的精子射入雌性的生殖导管内。生殖腺一般成对,位于其腹部内的两侧,极少数为单数(玉筋鱼、鳚等);雄性的生殖腺为精巢,一般为白色,也称鱼白,精巢产出精子;雌性的生殖腺为卵巢,有青、黄、橙黄、红等色,俗称鱼子,卵巢产出卵子。鱼类的性别可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和单性型(性别转换)3种性体。绝大多数种为雌雄异体,卵的受精作用均在体外水环境中完成。鱼类的生殖一般可归纳为3种基本方式。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受精及发育的生殖方式称为卵生,或卵在体内受精,被上卵壳后,再产出体外的生殖方式也称为卵生;大多数鱼类所产的卵漂浮于水面上,少数鱼类所产的卵沉入水底或粘附在他物上,直接产于水中的卵,虽然产卵量很大,但卵的受精和发育常受环境限制或有时被敌害吞食等影响,其成活率很低。卵子不仅在体内受精,而且发育成幼鱼才从母体内产出的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其幼鱼的发育不与母体发生营养关系,而是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只是胚胎的呼吸依靠母体进行,这种繁殖有利于后代成活,但繁殖力较低。体内受精,胎体与母体发生循环关系,其营养不仅依靠自身的卵黄,而且也依靠母体来供给,幼仔发育成熟后由母体产出的生殖方式称为胎生;这种繁殖成活率高,但数量极少。南北均有分布的种类,生殖期通常南方早于北方。

鱼类由于栖息海区的纬度高低和水文状况的不同,按其适温情况可分为冷温性、暖温性和暖水性3种鱼类。冷温性鱼类适温低,种类较少,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少数种在冬季可达东海北部。暖温性鱼类适温广,种类多,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部分暖温性鱼类也可进入北方海区,但向南而不越过闽江口处的马祖岛,有的暖温性鱼类则遍布于各海区的近海,而暖温性的大黄鱼往北不过海州湾,向西南不过琼州海峡。暖水性鱼类,适温高,种类多,主要分布于南海,其种类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递减,有些种可达东海而不再北上,还有些种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或随暖流可达黄海和渤海。

鱼类是渔业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均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除可食用外,也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生产原料,如:加工罐头食品,肝可提取鱼肝油,油可制肥皂、润滑油,鳞和骨可制胶,鲨鱼鳍可加工鱼翅,皮可制革,部分杂鱼可加工鱼粉,内脏、毒素可提取医药或农药等产品。部分鱼类产品可出口换汇。通过对鱼类的研究,能为仿生学提供课题,推动其他科学的发展。鲨鱼鳍加工的鱼翅,为名贵食品。鱼类的经济价值较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已成为渔业捕捞生产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捕捞技术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者的保护意识淡薄和酷渔滥捕行为屡禁不止等因素,使鱼类资源的再生和复苏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传统捕捞对象由于捕捞过度,有些物种的资源量衰竭严重,也有些经济物种已面临濒危灭绝境地。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无条件地落在我们每个渔业工作者肩上。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广大渔业生产者,要进一步提高保护鱼类资源意义的认识,在实施监督管理和渔业生产活动中,都应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及各项渔业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渔业管理,依法从事生产,共同规范渔业秩序,使鱼类资源早日得到恢复,造福于人类。濒危物种中华鲟、黄唇鱼、松江鲈、克氏海马鱼、花鳗鲡和文昌鱼,均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强化管理,严禁捕捞。其中文昌鱼(又称厦门文昌鱼、白氏文昌鱼)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厦门、晋江、惠安、莆田、漳浦和广东省的南澳及广西自治区的合埔沿海;山东省的青岛及河北省的秦皇岛沿海有分布,俗称蛞蝓,为厦门文昌鱼的亚种。黄唇鱼(又称金钱鮸、鰝)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沿海。克氏海马鱼(又称海马)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自然捕捞量很低,资源主要以养殖或进口提供。上述3种鱼类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本章不作分述。鲨鱼翅营养丰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渔民对鲨鱼的宰割十分严酷,导致鲨鱼种群的生存面临威胁,使更多鲨鱼濒危灭绝。目前,对鲨鱼资源的保护我国尚无具体措施,但世界各国鲨鱼专家学者及环保人士纷纷呼吁,要求加强对鲨鱼资源的保护,控制捕捞过度,应合理利用现存的鲨鱼资源;现已将鲸鲨、姥鲨、噬人鲨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加以保护;目前我国政府也正在考虑将一些濒危的鲨鱼种类列入保护名录,进行重点保护。《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和《辽宁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规定的重点保护品种,在航次渔获物中,低于可捕标准部分的比例,不得超过同品种的25%。

定义

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体披鳞片(大多数);终生在水中生活;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的演化

最古老的鱼类远在三、四亿年前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到中生代侏罗纪及白垩纪为鱼类的中兴时代,现代鱼类的各个类群在那时多数已经出现。到新生代各群鱼类十分繁茂,成为脊椎动物中的第一大类。     泥盆纪时的古代鱼类已分为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四大类。     无颌类 Agnatha:没有上下颌,身体几乎全为厚的骨板和硬的物质所包,故称为甲胄鱼类Ostracodermi,少数种类延续至今,即圆口类。
盾皮鱼类  Placoderma:是最早的有颌鱼类,多数已经绝灭。目前,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可能是由盾皮鱼类演化出来的,它们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尚未发现盾皮鱼类到软骨鱼类或硬骨鱼类间的直接祖先。
软骨鱼类  Chondrichthyes:是古生鱼类四大类中出现最迟的。
硬骨鱼类  Osteichthyes:最古老的硬骨鱼类为古鳕目鱼类,由古鳕类演化出辐鳍鱼类的软骨硬鳞类Chondrostei、全骨类Holostei及真骨鱼类Teleostei。软骨硬鳞类最原始,少数种类残留到现代,如鲟形目。软骨硬鳞类衰落时被全骨类所代替。到白垩纪,全骨类被发展中的真骨鱼类所代替。硬骨鱼类演化中的另一分支为内鼻孔鱼类,演化为肺鱼类和总鳍鱼类。
古鳕类→软骨硬鳞类→全骨类→真骨鱼类
内鼻孔鱼类:双鳍鱼类→肺鱼类、腔棘鱼类(矛尾鱼)
骨鳞鱼类→总鳍鱼类
在海拔3000m的高山溪流中和水下7579m的深海中都发现有鱼类生活。 现生鱼类:二万余种( Nelson, 1984),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2.6%。可以分为三个纲: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外形各部名称

1.口 2.眼 3.喷水孔 4.鼻孔 5.鳃孔 6.鼻沟 7.颏部 8.峡部 9.颊部 10.鳃盖 11.喉部 12. 胸部 13.第1背鳍 14.背鳍顶角 15.背鳍下角 16.第2背鳍 17.胸鳍 18.胸鳍外角 19.胸鳍里角 20.腹鳍 21.腹鳍外角 22.腹鳍里角 23.鳍脚 24.臀鳍 25.臀鳍前角 26.臀鳍后角 27.尾鳍 28. 尾叉 29.尾鳍下叶 30.尾鳍上叶 31.缺刻 32.尾柄 33.腹鳍前角 34.尾柄凹洼 35.侧突 36.侧线 37.侧线上鳞 38.侧线下鳞 39.肛门 40.腹孔 41.泄殖孔 42.结刺 43.尾部结刺 44.尾 45.尾刺 A.全长B.叉长C.体长D.肛长E.头长F.躯干长G.尾长H.尾柄高I.尾柄长J.体盘长K.体盘宽   软骨鱼类

鱼类

鱼类

鱼类

                  硬骨鱼类  

鱼类
花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