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头槽绦虫病

最近更新:2023-02-01

头槽绦虫病  Bothriocephalosis

症状 病鱼瘦弱,体表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 “干口病”。严重的病鱼,前腹部有膨胀感,触摸时感觉结实; 剖开鱼腹,可见前肠形成胃囊状扩张。剪开前肠的扩张部位,即可见白色带状虫体聚居。

危害性 头槽绦虫病主要在广东和广西的主要养鱼地区流行,有明显的地区流行特点,主要危害草种。在福建和湖北的养鱼地区的青鱼、团头鲂也发现头槽绦虫病,这是一种鱼种阶段的寄生虫性肠道病,但当鱼体体长超10cm时病情即可缓解,在成鱼中极少寄生。头槽绦虫病对越冬期的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0%。

病原 寄生草鱼、青鱼、鲢、鳙、鲮的病原为九江头槽绦虫 (Bothriocephalus gowkongensis Yeh,1955),寄生青鱼、团头鲂、赤眼鳟的病原为马口头槽绦虫 (Bothriocephalus opsariichthydis Yamaguti,1934) 。头槽绦虫为扁带形,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略呈心脏形,顶端有顶盘,两侧有2个深沟槽。无明显的颈部。每个体节片内均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睾丸小球形,成单行排列在髓层; 卵巢块状双叶腺状,卵黄腺散布在皮层,成熟节片内充满虫卵。头槽绦虫虫卵随鱼粪落入水中,孵化出钩球蚴,为刘氏剑水蚤(Mesocylops leuckarti Claus) 和温剑水蚤 [Thermoc yclops taihokuensis (Harada)]吞食后,在剑水蚤体腔内发 育成原尾蚴,当剑水蚤被鱼吞食后,即在鱼肠道内发育为裂头蚴,并陆续长出节片成虫。头槽绦虫主要寄生在小鱼前肠的第一盘曲内,以头槽吸附在肠壁的皱壁上,严重感染时,前肠膨大成胃囊状,直径较正常增大3倍,使肠壁扩张,皱褶萎缩,肠壁出现慢性炎症。由于寄生虫密集,造成肠道机械埂塞,食物难以通过。同时寄生虫吸取寄主的营养,影响鱼体生长发育,体重明显减轻,不摄食,病鱼口张大,身体黑色素增加。

防治方法 生石灰清塘。每公顷水深1m,用生石灰3 375kg全池泼洒消毒,可杀灭绦虫卵和剑水蚤。晶体敌百虫 (90%) 50g和面粉0.5kg混合做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一次,连续6d。每千克鱼体重用硫双二氯酚 (别丁) 0.2g,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用6d。用南瓜籽250g研成粉,拌在0.5kg米糠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d。

头槽绦虫病九江头槽绦虫生活

1.卵 2.钩球蚴 3.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 4.感染九江头槽绦虫的幼草鱼
a.原尾蚴 b.裂头蚴 c.成虫

鱼病的种类、特征和治疗相关技术

中华鳖病毒病
鲤痘疮病
弧菌病
细菌性烂鳃病
水霉病
鳃霉病
车轮虫病
鲢四极虫病
鲢疯狂病
锥体虫病
头槽绦虫病
血居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
鲺病
对虾病毒病
青鱼出血病
竖鳞病
细菌性肠炎病
小瓜虫病
斜管虫病
鲤单极虫病
银鲫碘泡虫病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鳗居线虫病
鲤长棘吻虫病
指环虫病
中华鳋病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
草鱼出血病
打印病
毛管虫病
半眉虫病
肤孢虫病
鳗鲡两极虫病
艾美球虫病
鱼波豆虫病
似棘吻虫病
鲤蠢绦虫病
三代虫病
狭腹鳋病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细菌性败血病
赤皮病
杯体虫病
石斑鱼瓣体虫病
尾孢虫病
鳙碘泡虫病
颤动隐鞭虫病
鳃隐鞭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
侧殖吸虫病
鱼怪病
锚头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