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肤孢虫病

最近更新:2023-02-01

肤孢虫病 Dermocystidiasis

症状 肤孢虫病又名单孢子虫病。在草鱼、鲤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胞囊,全身都可分布,数量可达百余个,鱼体发黑消瘦,被虫体寄生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鱼种,会引起死亡。斑鳢鳃上寄生的广东肤孢虫胞囊,带形,被虫体寄生处成椭圆形凹陷,胞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危害性 肤孢虫病是一种寄生在鱼的体表、鳃,能破坏鳃组织和表皮细胞,引起发炎、溃烂并引起死亡的一种鱼病,一般的饲养鱼类及斑鳢上均有发现。小至鱼种、大至成鱼,都有寄生。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并有许多严重的病例。

病原 已发现的病原体有三种肤孢虫,即鲈肤孢虫 (Dermocystidium perca Reichenbach-Klinke,1950)、广东肤孢虫 (Dermocystidium kuangtungensis Chen,1956) 和一肤孢虫未定种 (Dermocystidium sp.)。肤孢虫的孢子呈圆形或近圆形,外包着一层透明的膜,细胞质里有一个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在折光体和孢膜之间最宽处,有一个圆形胞核,有时还散布着少许颗粒状的胞质结构。因种类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的胞囊,鲈肤孢虫的胞囊如香肠形,广东肤孢虫带形,未定种肤孢虫盘曲成一团的线状。成熟的胞囊内含大量的孢子。鲈肤孢子虫的孢子直径9.7(8.1~11.5)μm,折光体直径7.2 (5.2~9.1)μm; 广东肤孢虫直径8.5(6.5~10.3) μm,折光体直径5.8 (2.9~7.4) μm; 肤孢虫 (未定种) 孢子直径8.4 (6.7~11.1) μm,折光体直径6.2 (4.4~7.8)μm。

防治方法 隔离病鱼,消毒发病鱼池,杀灭孢子。用0.15×10-6浓度的晶体敌百虫 (90%) 全池泼洒,每周泼洒两次。并辅以生石灰来改良水质,视水深,每次每公顷水面用300~375kg。投喂的食料中每50kg拌入磺胺噻唑5g,以防治伤口的继发性感染,并适当注入新水。

鱼病的种类、特征和治疗相关技术

中华鳖病毒病
鲤痘疮病
弧菌病
细菌性烂鳃病
水霉病
鳃霉病
车轮虫病
鲢四极虫病
鲢疯狂病
锥体虫病
头槽绦虫病
血居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
鲺病
对虾病毒病
青鱼出血病
竖鳞病
细菌性肠炎病
小瓜虫病
斜管虫病
鲤单极虫病
银鲫碘泡虫病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鳗居线虫病
鲤长棘吻虫病
指环虫病
中华鳋病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
草鱼出血病
打印病
毛管虫病
半眉虫病
肤孢虫病
鳗鲡两极虫病
艾美球虫病
鱼波豆虫病
似棘吻虫病
鲤蠢绦虫病
三代虫病
狭腹鳋病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细菌性败血病
赤皮病
杯体虫病
石斑鱼瓣体虫病
尾孢虫病
鳙碘泡虫病
颤动隐鞭虫病
鳃隐鞭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
侧殖吸虫病
鱼怪病
锚头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