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细菌性烂鳃病

最近更新:2023-02-01

细菌性烂鳃病 Bacterial Gill-rot Disease

症状 病鱼鳃丝腐烂,鳃瓣上呈泥灰色,特别在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往往黏附着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看到淤血斑点,有些病鱼的鳃盖骨中央,肉眼可见到内侧的表皮已脱落,成一透明区,故称 “开天窗”。取鳃部的黏液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分散的、成堆的或成柱形的细菌,菌体柔软,似火柴棒,活动得活泼。

危害性 草鱼、青鱼、鳙、鲤等鱼都可发生烂鳃病,但主要危害草鱼。全国各地区全年都有烂鳃病发生。在水温15℃以下,比较少见,20℃左右开始流行,最适流行温度为28~35℃。另外,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常与肠炎病和赤皮病并发,若鳃上有寄生虫寄生使鳃丝受损伤则细菌感染更严重。

细菌性烂鳃病柱状屈桡杆菌烂鳃病

柱状屈桡杆菌烂鳃病

A.鳃丝腐烂及鳃盖中央内膜被腐蚀或成透明区 B.柱状屈桡杆菌

病原 病原菌为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Davis) Leadbatter]。菌体细长,柔软且弯曲,粗细均匀,约0.8μm的宽度,2~4μm长,个别菌体长37μm。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曲,但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革兰氏染色阴性。通常以横裂法繁殖,分裂成两个长度大约相等的子体,菌体无鞭毛,通常作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柱状屈桡杆菌在pH6.5~7.5时生长良好,pH6以下和pH8以上不生长,温度25℃时生长得最好,毒力也强。33℃时生长好,但毒力减退,40℃时生长缓慢,65℃时在5min内即死亡,4℃以下不生长。培养基中含0.7%以上浓度的氯化钠,能抑制菌体的生长,好气生长良好。

防治方法 未经腐烂的牛粪等草食性大型动物的粪便是细菌的孽生源。因此,鱼池用肥必须经过沤烂发酵后才能施用,这是防治细菌性烂鳃病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烂鳃病病原菌在0.7%以上浓度的氯化钠环境中不能生长。可在鱼种下塘前,用2%食盐水溶液给鱼种浸泡10~20min,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用1%大黄煎液浸洗鱼种10min或10%乌桕叶煎液浸洗鱼种10min,均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使池水成 (0.025~0.05)×10-6浓度。内服鱼服康A型,每100kg鱼体用200~250g,混合在饵料中,每天一次,连用3d。

鱼病的种类、特征和治疗相关技术

中华鳖病毒病
鲤痘疮病
弧菌病
细菌性烂鳃病
水霉病
鳃霉病
车轮虫病
鲢四极虫病
鲢疯狂病
锥体虫病
头槽绦虫病
血居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
鲺病
对虾病毒病
青鱼出血病
竖鳞病
细菌性肠炎病
小瓜虫病
斜管虫病
鲤单极虫病
银鲫碘泡虫病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鳗居线虫病
鲤长棘吻虫病
指环虫病
中华鳋病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
草鱼出血病
打印病
毛管虫病
半眉虫病
肤孢虫病
鳗鲡两极虫病
艾美球虫病
鱼波豆虫病
似棘吻虫病
鲤蠢绦虫病
三代虫病
狭腹鳋病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细菌性败血病
赤皮病
杯体虫病
石斑鱼瓣体虫病
尾孢虫病
鳙碘泡虫病
颤动隐鞭虫病
鳃隐鞭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
侧殖吸虫病
鱼怪病
锚头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