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赤皮病

最近更新:2023-02-01

赤皮病 Red-skin Disease

症状 赤皮病又称为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或擦后瘟,是草鱼和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更明显。各鳍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之间的组织破坏,呈破烂的纸折扇状,故又称蛀鳍病。严重的病鱼,在鳞片脱落和鳍条腐烂的病灶上常有水霉寄生。若与烂鳃病或肠炎病并发,则兼有烂鳃病和肠炎病的症状。

危害性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特别是每年的鱼类放养及捞捕后最容易发生,因为在捞捕和搬运中,鱼的皮肤最易损伤而感染病原菌。冬天,鱼的皮肤冻伤后也易感染。患病后8~10d就会死鱼。

病原 病原菌为荧光极毛杆菌 (Pseudomonas flunescens Migula,1895)。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 (0.7~0.75) μm× (0.4~0.45) 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运动能力。极端鞭毛1~3根,无芽胞,菌体染色均匀,革兰氏染色阴性。琼脂培养后菌落呈圆形,直径1~1.5mm,微凸,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24~48h后产生荧光素或黄绿色色素,45℃时不产生色素。需氧菌,pH5~11时均能生长,pH3以下和pH13以上均不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50℃以上菌株不能生存。

防治方法 在围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放养鱼种前用 (5~10) ×10-6浓度的漂白粉浸洗0.5h,或用 (2~5) ×10-6浓度的呋喃唑酮浸洗2h。要根据鱼体忍受力灵活掌握药液浸泡时间的长短。1×10-6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漂白粉食场挂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磺胺胍对荧光极毛杆菌无抑制作用,注意不要以它去作为预防和治疗赤皮病的药物。

鱼病的种类、特征和治疗相关技术

中华鳖病毒病
鲤痘疮病
弧菌病
细菌性烂鳃病
水霉病
鳃霉病
车轮虫病
鲢四极虫病
鲢疯狂病
锥体虫病
头槽绦虫病
血居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
鲺病
对虾病毒病
青鱼出血病
竖鳞病
细菌性肠炎病
小瓜虫病
斜管虫病
鲤单极虫病
银鲫碘泡虫病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鳗居线虫病
鲤长棘吻虫病
指环虫病
中华鳋病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
草鱼出血病
打印病
毛管虫病
半眉虫病
肤孢虫病
鳗鲡两极虫病
艾美球虫病
鱼波豆虫病
似棘吻虫病
鲤蠢绦虫病
三代虫病
狭腹鳋病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细菌性败血病
赤皮病
杯体虫病
石斑鱼瓣体虫病
尾孢虫病
鳙碘泡虫病
颤动隐鞭虫病
鳃隐鞭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
侧殖吸虫病
鱼怪病
锚头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