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鲤痘疮病

最近更新:2023-02-01

鲤痘疮病 Carp Pox

症状 发病初期的鲤鱼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体表出现小的斑点,逐渐变厚、增大,其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直径从1cm到数厘米乃至全身,厚1~5mm。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逐渐增厚、覆盖区域逐渐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形成石蜡状的 “增生物”。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的乳头状小突起,分层混乱; 常见有丝分裂,尤其是在表层,有些上皮细胞的核内有包涵体,染色质边缘化,增生物不侵入表 皮基部,也不转移。

危害性 1957~1958年曾在上海市区一口鱼池出现鲤痘疮病。发病的是2龄鲤鱼,发病率 (incidence) 约10%。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水产养殖场的池养红鲤鱼也患过痘疮病,同池的草、青、鲢、鳙、鳊均不感染。1987年初,湖北省十堰市黄龙滩水库网箱养鲤,水温14~18℃时,2龄鲤鱼发生痘疮病,死亡率 (mortality) 达49%。

鲤痘疮病鲤鱼痘疮病疱疹病毒

病原 病原体为疱疹病毒 (her-pegvirus),病毒颗粒近球形,二十面体,病毒大小为140~160nm,核心80~100nm,为有囊膜的DNA病毒(图10-4-2); 对乙醚、pH值及热不稳定,复制被碘代脱氧尿嘧啶核苷 (Iododeoxyuridine) 抑制。能在FHM、MCT及EPC上生长,也可在鲤科鱼类的皮肤上皮细胞(初代)上生长; 复制适温为15~20℃;不产生合胞体,被感染细胞显示染色质边缘化,核内形成包涵体,约5d开始出现CPE,病灶空泡化,核固缩,并缓慢脱落。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防止接触传播。升高水温到18℃以上,病灶自然消失。

鱼病的种类、特征和治疗相关技术

中华鳖病毒病
鲤痘疮病
弧菌病
细菌性烂鳃病
水霉病
鳃霉病
车轮虫病
鲢四极虫病
鲢疯狂病
锥体虫病
头槽绦虫病
血居吸虫病
复口吸虫病
鲺病
对虾病毒病
青鱼出血病
竖鳞病
细菌性肠炎病
小瓜虫病
斜管虫病
鲤单极虫病
银鲫碘泡虫病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鳗居线虫病
鲤长棘吻虫病
指环虫病
中华鳋病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
草鱼出血病
打印病
毛管虫病
半眉虫病
肤孢虫病
鳗鲡两极虫病
艾美球虫病
鱼波豆虫病
似棘吻虫病
鲤蠢绦虫病
三代虫病
狭腹鳋病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细菌性败血病
赤皮病
杯体虫病
石斑鱼瓣体虫病
尾孢虫病
鳙碘泡虫病
颤动隐鞭虫病
鳃隐鞭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
侧殖吸虫病
鱼怪病
锚头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