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诊治

2023-03-06

近年来,由于国内乌鳢高密度大规模养殖,导致乌鳢诺卡氏菌病的频繁发生,根据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实际工作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供养殖者参考。

乌鳢,俗称黑鱼、生鱼,隶属鲈形目鳢科,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肉食性淡水经济鱼类。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人工养殖已从少量混养发展到大规模集中饲养,人工养殖乌鳢饵料有冰鲜、活鱼和饲料等。随着苗种和饵料问题的解决,国内乌鳢高密度养殖病害增多,尤其是近年来乌鳢诺卡氏菌病高发。乌鳢诺卡氏菌病目前在全国多个养殖区域发病,已在安徽蚌埠、江西樟树发现该病。近两年,在浙江杭州及绍兴一带,频现一种养殖乌鳢大规模死亡的暴发性疾病。患病对象以2龄鱼为主,流行季节在6—8月。平均发病率35%,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经济损失严重,现已证实乌鳢大规模死亡系鲕鱼诺卡氏菌引起。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使用药物不当,导致诺卡氏菌病病害危险损失严重。
1诺卡氏菌病病原
诺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氏菌科,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动植物和人的组织中,以腐生为主,尤其在腐烂的冰鲜中多,因此投喂冰鲜的养殖品种多发。鱼类诺卡氏菌病病原体包括2种诺卡氏菌,即当初分离自淡水鱼类的星状诺卡氏菌和分离自海水鱼类的鰤诺卡氏菌。淡水乌鳢诺卡氏菌病病原是星状诺卡氏菌。诺卡氏菌在海水中的含量不高。该病菌是人和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当养殖动物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区域水质恶化等环境胁迫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乌鳢经过多代人工繁育造成种质退化;加上流行季节水温适宜病原菌繁殖,致使诺卡氏菌可通过水体或者饵料侵入机体引起致病。该菌感染方式是从鱼体损伤部位、消化道或通过鳃进鱼体感染。在水产动物中,首例报道诺卡氏菌病的是虹彩脂鱼,以后陆续发生在虹鳟、五条鰤、斑鳢、红鲑鱼、太平洋牡蛎、大口鲈和海鲈等水产养殖动物中报道,诺卡氏菌曾是日本鲫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2流行特点
多见于投喂冰鲜的养殖品种,尤其是投喂海水冰鲜的养殖品种,如乌鳢、海鲈、小黄鱼等品种;流行区域为全国发生,浙江养殖的乌鳢大量发生,广东番禺地区养殖的乌鳢高发;诺卡氏菌生长较慢,造成病情不剧烈,在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没有合理用药,导致发病鱼大量死亡;该病潜伏期长,从鱼类感染至发病死亡需要15~20 d,要求在发病季节定期进行预防;水温在15~32 ℃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 ℃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也较高;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安徽地区为5—9月;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潜伏时间长,发生死亡时,已感染多时;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投喂量很大、生长速度很快的养殖池,更容易出现该病。越是投喂饲料多的乌鳢池塘越容易发病,发病后投喂饲料多的鱼越容易死亡;环境变化后尤其在雨后,鱼开始发生暴发式死亡,类似于鱼类急性中毒似的死亡;野外捕捞的鱼种的发病率也比人工繁殖获得的鱼种的发病率高。

 3诊断
乌鳢发病后,根据病鱼的特征和病原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简单判断病因。常观察到的现象:病鱼在池塘表面慢游,患病个体反应迟钝,离群独游,食欲下降;肝常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0.1~0.3 cm,肝脏受损、出血,胆变色、萎缩;部分鱼脾、肾也可观察到结节;因体内有结节,有些地区认为是内脏孢子虫;肝胰脏切片中观察到小的“肉芽肿”,结节。有些乌鳢发病死亡的时候体表完好,体表无出血,但只有以上症状,已经大量死亡。有些鱼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一是部分发病鱼眼球突出。病鱼烂身,体表有损伤并溃烂出血,病灶在背鳍起始位置后侧的区域多见,烂身时从表皮向肌肉腐烂,呈现漏斗状腐烂,病灶常呈红色。尾鳍有时也有溃烂出血。二是部分鱼鳃上有白色结节。诺卡氏菌感染的患鱼在体表有鳃结节型和躯干结节型2类表现型。鳃结节型在鳃丝基部形成乳白色的大型结节,鳃明显褪色。躯干结节型在躯干部的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发生溃疡,外观上呈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结节。鱼体表出现的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通常在0.5~2.0 cm。三是腹腔有结节。在发病后期,在腹腔肌肉或黏膜上可见结节。四是部分鱼随着病情加重,体表出现创伤,溃烂出血,鳍条有充血现象,伴有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膨大的腹腔内有少量透明或淡黄色液体。五是该病主要对造血系统(肝、脾、肾等)进行破坏。从发病器官来看,发病最严重的器官都是与血液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说明该菌很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而到达各靶器官,然后在各组织器官中固着,逐渐繁殖而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结节。
4预防与治疗
发病高峰期,注意投喂内服药处方预防,7 d左右用“聚维酮碘”等消毒1次。尽量投喂淡水冰鲜,最好不要投喂冰冻海水鱼,在投喂冰冻海水鱼前要用清水将饵料鱼解冻,并冲洗干净。发病高峰减少冰鲜的投喂量,选择新鲜、洁净的冰鲜鱼进行饲喂,腐烂的鱼不能投喂;能喂饲料的多喂饲料,控制投喂量,投喂多的池塘容易发病,发病池塘吃料多、体肥的鱼先死。治疗期间及刚治好病后不要大量换水、大量施肥及捕鱼,以免引起应激反应,造成死亡。因该病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常用的水产内服药对该病治疗效果不佳。内服药用40 kg饲料+氟苯尼考1瓶+力克101 1包+止血快1包+维生素C钠1包+内服药增效剂1包拌合,需同时喂5 d以上,每天1次即可;外用消毒用菌消或聚维酮碘均可,按说明的剂量在投喂内服药的第3天外用泼洒消毒。该处方使用效果特别好,90%的鱼可以治疗。
5小结
目前,该病防治存在以下误区:该病引起的肉食性鱼类价值高、病害发生初期死亡量不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其发病时间长,累积死亡量大;很多鱼病防治人员不知道诺卡氏菌病,不认识该病,导致用药不当;该病原是G+细菌,很多内服药对其效果一般,养殖户认为该病无法治疗;部分鱼病防治人员把该病当作乌鳢烂身病、内脏孢子虫治疗,耽误病情;该病在国内多地、多养殖品种发生,国内已经报道大黄鱼、乌鳢大量发生该病。上述处方在实践中使用效果非常好,不仅达到优异的治疗效果,而且预防效果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