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一龄幼蚌越冬

最近更新:2023-02-01

冬前培育 健壮的幼蚌,能承受越冬的体力消耗,是提高越冬成活率的关键。由于秋季水温下降,水质变瘦,饵料生物减少,不能满足幼蚌的摄食。要即时施肥,培育水质,使幼蚌有充足的适口饵料。静水培育要定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提高池水溶氧量。培育健壮的幼蚌,保证越冬。蚌池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可施有机肥,也可施无机肥。有机肥的配制可用1/3的发酵鸡粪,1/3河泥浆,1/3水,拌和搅匀,全池泼洒,每100公斤可泼洒10~15平方米。

池址选择 要求水质无污染,溶氧丰富,pH值以中性偏碱性为宜,具有一定的肥度。越冬池的度层最好是砂壤土,其次是粘土。砾土、砂土、腐植土均不宜建越冬池。环境。越冬池必须建在安静、背风向阳的地方。

幼蚌选择 选择色线明显,启闭敏捷,蚌壳完整,蚌体健壮的幼群进入越冬池。

管理方法 选一块条件适宜的地方,东西向开沟,宽1米,深0.5~0.7米,长20~30米,沟的北面砌一面挡风墙。根据越冬幼蚌的数量,确定开沟的条数。夯实四周堤埂,保水保暖。沟底铺垫一层营养上。营养土的配制方法多种多样。较为方便是用干塘泥或松土与经过发酵的畜粪以4∶1的比例拌和,再加少量细沙拌匀。营养土的厚度以幼蚌的高度为准。沟上盖塑料薄膜,11月底把幼蚌放进沟里越冬,每沟可放4~5厘米的幼蚌40000~50000只,6~7厘米的幼蚌20000~30000只。早晨8点、下午2点、晚上8点、午夜2点各注新水1次。抽取深水区,水注入。遇到寒流要在塑料薄膜上覆盖1层草帘或稻草并加注新水,以防蚌池结冰。采用此法越冬,幼蚌成活率可达90%以上。或选择底质软硬适中,淤泥较浅,面积2~3亩,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加水趁热全池泼洒。1星期后,加水施肥培育水质。严禁青鱼、鲤鱼、鲫鱼、螯虾等底栖肉食性鱼类和其他敌害生物入池。每亩可放幼蚌50000只左右。也可用网箱、笼、篓底养越冬。网箱用网目为2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成,采用竹制或木制框架,一般呈长方形,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笼的规格一般为100厘米×60厘米×60厘米,或80厘米×50厘米×40厘米,面积均在1平方米之内。笼子的骨架用直径0.3~0.5厘米的钢筋焊接而成,外罩网片。篓与网箱、笼相比,具有材料易得,制作简便,特别适用于制作网箱、笼子有困难的地区。用竹编制成园形竹篓,底部直径为40~50厘米,用柳条编制成长方形的柳条篓,规格一般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都可作为吊养幼蚌越冬的工具。网箱、笼、篓底部均需铺无毒塑料薄膜,用以承放营养土及幼蚌。承放营养上便于幼蚌冬眠并可防止青苔附着。网箱、笼、篓均要加盖吊养在水面以下0.7~1米的水层中。箱底要绷平,尽可能使幼蚌平铺于网箱、笼、篓的底部,切勿使蚌体堆放在一起。每平方米可放4~5厘米幼蚌1000~1500只,6~7厘米幼蚌500~800只。幼蚌的成活率可达70~80%。日常管理主要是对冬季水面长时间的封冻要即时敲冰透气防止幼蚌缺氧窒息死亡以及防止水老鼠等敌害生物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