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提高越冬亲虾育苗质量

最近更新:2023-02-01

重视越冬亲虾质量 亲虾是育苗基础,亲虾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越冬成活率,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亲虾性腺发育好坏,成熟度如何及怀卵量的多少等,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亲虾质量应从越冬之前抓起,越冬的亲虾最好是专池培育,每亩水面饲养密度不超过3000尾,养殖前期靠培育池内的生物饲料来满足对虾摄食的需要。中后期投喂蓝蛤、水彩短齿蛤等活体低值贝类,保证水质良好。使对虾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健壮。亲虾入池,应尽量减少机械创伤,挑选亲虾时,要逐个进行检查,对红肢、红胃黑鳃、烂鳃或有其他明显病症的对虾要坚决清除,保证雌虾体长在14厘米以上,室内交尾需要雄虾时,除保证质量外,体长也应达到12厘米以上,以保证交尾亲虾的质量。

不宜过多使用抗菌素 有些单位,为了预防虾病,经常使用抗菌类,这些药物在低温水中抗菌效果并不好。这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容易造成药物污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育苗时,这些病菌便会很快繁殖起来,再使用抗菌素也不会起作用。另外越冬后期过量使用抗菌素会抑制性腺的成熟,对卵子的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防治越冬亲虾疾病,应从改善水质环境,提高亲虾的抗病能力入手,避免过多的使用抗菌素,一般每月1个疗程,每个疗程施药3天,每天1次即可。

控制好水温,适时产卵 越冬亲虾普遍存在着早成熟、早产卵,遇到春寒又不能及时放养造成虾苗积压,影响了正常的产苗量、亲虾早熟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水温控制较高,使积温过高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对虾在室内交尾的时间不易过长,交过尾的虾应及时挑出来,降低温度。11月下旬,应将水温降至10℃左右,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下旬水温控制8~9℃之后开始逐渐升温5~7天升高10℃,4月上旬达到14~15℃开始产卵孵化,5月上、中旬出苗放养,若有塑料大棚配套设施,可提前升温、产卵。但是亲虾卵巢接近成熟期前后,不能用降温的方法推迟产卵时间否则,将会使虾卵因过度成熟而降低孵化率。

饲养密度和孵化率 越冬期亲虾密度大些,即每平方米25~30尾,对越冬成活率影响不大,但越冬后期,特别是性腺促熟阶段,若密度过大,不但增加亲虾的死亡率,而且影响性腺发育成熟,降低卵的孵化率。亲虾高密度培育,结果使性腺发育不好甚至退化,产卵量低,孵化率不高,我们认为亲虾在性腺促熟阶段,密度可以控制在每平方米15~20尾,以保证亲虾性腺的正常发育,提高卵的孵化率。

集中越冬,分散育苗 既可降低越冬成本,又可提高单位亲虾的产苗量。疏散移运亲虾最好是亲虾性腺发育到期时,北方地区一般至3月中旬左右,此时,亲虾的活力得到恢复,体质已增强,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要选择天晴无风,中午前后气温高时运输,运输时要特别注意途中水温变化,必要时,运输容易增设保温装置。

提高亲虾多次利用率 质量好的亲虾一般产卵4~5次,最多可达7~8次,产卵时间可持续40天左右;累计产卵可达100万粒以上。因此,亲虾多次利用的潜力很大。产卵后的亲虾,应及时从产卵池内移入其它水泥池中,进行精心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尾,勤吸污、多换水,保持水质清新,5月份之后为了提高育苗池的利用率,要将产卵后亲虾移至室外土池的网箱中饲养,如果管理得当,效果也很好。

采取正确育苗工艺 越冬亲虾育苗,应根据越冬亲虾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我们多年实践认为,采取低温产卵(15~16℃)适温孵化(18~20℃),高温育苗的方法,可提高亲虾的多次利用率和卵的孵化率,孵化后的幼体,用虹吸法择优移入另池培育,这样可彻底清除死卵,死幼体等,从而提高虾苗的育成率,因越冬虾育苗早,自然海水中可供幼体摄食的单细胞藻类较少,而大生产中,人工培养植物饵料又比较困难因此幼体培育密度不宜过大,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立方水体,投放无节幼体30万尾左右为宜。

抓好放养促进育苗 越冬亲虾育苗效益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虾苗育出后,不能及时放养,造成压池,越压成本越高,数量越少,从而效益不佳,因此能否及时把越冬苗出池放养,是提高越冬虾育苗率的重要 一环。采用塑料大棚培育早熟虾苗技术,对越冬虾苗及时出池放养,提高亲虾的产苗量增加养虾的产量规格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越冬亲虾培育的虾苗,体长0.7厘米以上即可移入塑料大棚暂养,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每亩塑料棚内可暂养100万尾左右。经20天左右的棚内饲养,虾苗体长可达3厘米左右,成活率60%以上,5月上中旬,室外水温回升且环境适宜时,虾苗可出棚,疏散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