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黑鲪人工育苗

最近更新:2023-02-02

亲鱼管理 育苗用黑鲪亲鱼有人工育苗养成和从天然海域捕后再养成两种。黑鲪亲鱼养成可在海上网箱或陆上水槽中进行。黑鲪为卵胎生,在11月前后交尾。为有效地收集产出的仔鱼,1~4月间将雌亲鱼由养成槽或网箱移入2~10立方米的室内玻璃钢产仔水槽,放养密度每立方米3~4尾。产仔水槽又分升温水槽和自然水温水槽两种。亲鱼饵料有竹䇲鱼、沙丁鱼、小公鱼等,间隔1天适量投喂。每天换水量:亲鱼养成槽2倍,产仔水槽10倍。水槽上面用遮光率90%的布帘遮盖。为避免出现早产、死产,水槽内放置水泥块、植毛板、不锈钢制作的隐蔽物等。

采仔鱼 产仔水槽中的黑鲪亲鱼要进行升温饲育,促其提前产仔。6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升温,4月下旬即可产仔,比在自然水温中可提前约2个月。开始产仔的积温(起算日到产仔日的平均水温×天数)为540~580℃,这可作为调整产仔时间的标准。产出的仔鱼由产仔水槽的溢流排水口进入0.5立方米的聚酯水槽。大个体亲鱼所产仔鱼较小、小个体亲鱼产仔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较早。刚产出的仔鱼长为6.7~7.0毫米。亲鱼开始产仔时自然水温超过11℃,大约是在6月上旬左右。

亲鱼的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7尾和每立方米3尾时,每尾产仔量分别为9.6万尾和18.1万尾。高龄亲鱼所产仔鱼畸形率高达40~100%,仔鱼的初期死亡率很高。因此,育苗宜使用4~9龄的亲鱼。

投饵 黑鲪产出仔鱼比牙鲆等仔鱼大,产出后即能很活泼地摄饵。因此,稳定地供给大量生物饵料,是育苗的关键。其饵料系列大体是: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养成卤虫(1.2~2毫米)、鱼虾肉糜、配合饵料,此外还使用牙鲆卵、冷冻枝角类等多种辅助饵料。以投喂枝角类和桡足类,从而减少养成卤虫用量为宜。生产50万尾24毫米左右的苗种,生物饵料的需要量约为:轮虫30亿个、卤虫无节幼体51亿个、养成卤虫17亿个。轮虫和卤虫在投喂前要进行营养强化,用海产小球藻及三角褐指藻强化轮虫的营养;用三角褐指藻、乳化油(30毫升/立方米)及脂溶性维生素(60毫米/立方米)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和养成卤虫的营养,强化时间为6~15个小时。

饲养管理 移入仔鱼前,将饲育槽的水温调为与产仔水槽相同(11℃),并向饲育水中添加海产小球藻,其密度维持在每毫升50~100万细胞,仔鱼培育密度为每立方米8000~15000尾。移入仔鱼后,每天升温1℃,7天后维持在18℃。也可在自然水温中培育。饲育用水为过滤海水,每4天开始换水,换水量逐渐加大,第21天起开始流水饲育,最大换水量为每日4倍。第四天开始每天吸污。水槽中布置10~20个气石(直径3厘米×5厘米),或在水槽四角处设置充气棒(直径16毫米聚氯乙烯管,间隔15厘米钻直径1毫米的孔,管长2米)充气,并使饲育水形成环流。

出池 出池规格为25毫左右,以避免此后发生互残,造成大量死亡。出池方法是:用配合饵料将稚鱼诱集一处,用虹吸管吸出,并降低水位,用小捞网捞取,移入设在另外水槽内的小网箱(3.5米×3.0米×1.2米)中,进行二次培育。

二次培育 将稚鱼移入二次培育网箱2~3天后,进行第一次分选,同时调整放养密度。使用5毫米网目的金属网框,以全长26~27毫米为界进行分选。此后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用相应网目反复分选,以防互残造成死亡,并能使苗种生长整齐。放养密度:全长30毫米,5000尾立方米;全长40毫米,2500尾立方米;全长50毫米,1000尾立方米以下。超过以上密度,会因个体间摄饵不均稀产生显著的生长差异,并易发生疾病。饵料全用配合饲料,根据稚鱼的不同生长阶段逐渐增大饲料粒径。投饵量视摄饵情况而定,大约为鱼体重的2.5~3.0%。培育中,只要反复进行分选,避免个体大小差别,保持适宜放养密度,并充分换水,适当简化饵料系列和早期使用配合饲料。成活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