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鳗苗的捕捞及运输

2023-03-07

我国沿海均有洄游的鳗苗,江淮以南是鳗苗适宜生长的广大地区,苗种资源丰富,应及时组织捕捞,做好暂养、运输,以提高成活率。

影响鳗苗溯河的因子 鳗苗到达大陆沿岸时,便能匍于海底,白天潜入石缝、草丛、沙中,晚上出来活动,如环境条件合适便上溯到江河。影响鳗苗出现的时间和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如下几点:鳗苗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在8℃以下鳗苗不活动,潜在海底或沙泥中;8~10℃以上才开始上溯,在12℃左右为最好。水温不只是决定于海水温度,也与河水温度有关,河水同海水的温度越接近越适于鳗苗上溯。鳗苗对水中盐分的减少十分敏感,欧洲鳗能在离开岸边10海里的地方发现并趋向淡水水源,因此在江河入海口附近有比较多的鳗苗,在流量大的河口鳗苗最多。随着潮水上涨。鳗苗溯河量也增加,满潮时最高,随着潮水下退而减少。大潮多,小潮少。以日落后2~4小时为多,若又逢涨潮则更多,这是因为鳗苗有背光的习性,光强多伏在水底或砂石之间,光线较弱时才大量溯河。鳗苗有明显的趋流性,在鳗苗进入淡水之后,更逆流而上进入江河。鳗苗回避污染的水质,在未污染的海区、河口鳗苗的数量多。溯河鳗苗以无风或微风天气为多,在上风处鳗苗较多,风力过大则影响上溯量。

鳗苗捕捞 采苗地点要水流通畅,有涡流、回流的地方不好,水流太急不易操作,有淡水流出的地方鳗苗往往十分集中,可以用泻淡水的办法诱导鳗苗,水深不宜太深,一般在3米以内作业比较方便。常用的捕捞工具为手抄网、定置张网和拖网。小规模的捕捞,可用手抄网,常在小河沿岸或浅滩处,用桅灯或其他照明工具照明。大规模的捕捞,可用张网和拖网。手抄网由于主动捕捞,混入废物少,苗捞到后很快放入容器(或网箱)。而张网和拖网捕苗时从网尾放出的鳗苗中,往往混有其他鱼、虾和脏物,因此常要清理,数量少时可用网眼5毫米大小的手海,将网放在水表层,把鳗苗等物倒入网内,使鳗苗从网眼流入水中,除去废物,如果苗多,就要做大一些木箱,底部用5毫米网眼的网布,这样清苗就快一些。

捕到的鳗苗应立即放入暂养箱中暂养,其水温应基本接近,暂养箱网目为每平方厘米30目,刚捕捞的鳗苗体质较弱,操作时要轻,不要碰伤皮肤,盛苗箱要采取防冻措施。鳗苗不可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要经常洒水,避免鳗苗皮肤被风吹干。盛苗箱内不可装苗过多,渔获物多时要及时运走。如果鳗苗是从海里捕来的,不能直接放入淡水,需逐步淡化。捕捞起来的苗一般暂养24小时再起运比较好,一般不超过3天,天热更应缩短时间,以免影响体质。

鳗苗运输 在捕捞鳗苗的地方,需要有鳗苗的暂养箱。经过短时间的暂养,有利于鳗苗的运输,鳗苗的暂养箱以1~1.5平方米较适宜,便于管理,面积过大,管理不便,当管理不当时,可能造成损失,鳗苗暂养的密度要适当,每平方米一般为5~8千克,当水温在15℃以下时,每平方米暂养密度为8千克;水温在15℃以上应减为每平方米6千克。每天清除死苗杂物1~2次,并勤洗刷网箱,保持水流畅通,以防缺氧,暂养水质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新,最好有微流水,水位基本稳定。目前在鳗苗运输中的装运工具有二种:一是苗格,用木板制做长方形的框,底中用30目网布做底,四边之中间各开一个通气孔,并用网布蒙上,是目前采用的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工具,此法为干法动作,操作简便;二是塑料桶,是一种封闭式的装苗工具,采用带水冲氧方法,这种方法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温差变化不大,掌握得当,运输成活率较高,适于较远距离的运输,尤其是在运输途中,天气突然变化时,此法较安全。发运前要做好:装运工具的制作,检修和浸泡。第一次运送鳗苗之前需要制作一定数量的苗格,已备好的苗格也需进行检修。用塑料桶装运的,为了安全可靠,用前要放入水中浸泡一天再用,防止有害物质的危害;在运苗的前两天认真做好各种工作装苗密度试验,根据运输路程决定试验时间的长短,并详细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气温、水温、苗重、淋水、成活率,以及用冰等情况)。在发运前,认真清除死苗及其他杂物,以免影响好苗;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冰和加水工具;了解起运时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后便于准备冰的用量,以及做好其他预防工作。途中淋水时应注意上、下、前、后调换苗格的位置,要始终保持鳗苗体表湿润;途中淋水(漂洗)时严防用污水;用冰降温时,应注意温差在短时间内不超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