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止水式养鳗

2023-03-07

温室与露天池相结合的止水式养鳗,是克服自然条件不足,延长生长期的一种常年养鳗方法。温室养殖,提早了鳗苗的放养时间,达到了提高成活率和快速生长的目的。露天池养殖,利用了广阔的水面,达到了池塘高产的目的。温室养殖具有温度衡定的特点,若保持水质良好,投饲高质量的饵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保证鳗苗养殖的高产。在露天池养殖中,其关键是育肥水体,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鳗的生长。

温室养殖 将温室分三级池进行养殖,一级池鳗苗的放养密度0.3~0.5千克/米2,深60厘米。要求水体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7.5~8.5,氨氮0.5ppm以下,亚硝酸盐0.2ppm以 下,透明度要高,温度27℃左右。鳗苗下塘时用呋喃纳酮药浴(溶液浓度10~20ppm)或7%食盐溶液药浴。鳗苗下塘后逐渐加温,待2~3天后水温升至27℃时开始引食,晚上在食台处放一盏15瓦灯,食台上放丝蚯蚓,开始若鳗苗摄食不集中可分散多设几个食台。投喂丝蚯蚓每天早晚2次(7时,18时)。每次投喂期间,水质不易污染,每天可根据情况排污换水1~2次。经10天左右引食达到要求后(投喂丝蚯蚓量达到苗体重7~8倍,可逐渐加入白仔鳗饲料),这时把投喂时间移到白天。白仔鳗配合饲料要用水拌软(饲水比例1:1.4),在饲料中要加5%多维鱼肝油,以促进其生长发育。每天投喂量约是鳗体重的8~10%,每天投喂2次(7时,15时)鳗苗经20~30天养殖,规格平均达到3000尾/千克左右(称黑仔鳗),这时可放到二级池养殖,小规格弱苗仍放回原池饲养(在投饲中暂且投喂适量丝蚯蚓继续加强饲养),分养到二级池的黑仔鳗,经1个月左右养殖,个体生长差异较明显,这时应用网或选别机筛选,将大规格的分养到本级池养殖,当黑仔鳗平均规格为800尾/千克左右时,可改投黑仔鳗配合饲料。

在二、三级池养殖阶段,应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排污2次,每天换水量达池水的1/3~1/2。以保证养鳗池的水质。促进鳗鱼生长。每只池需配备一定的增氧机,增氧机位置应远离食台,运转时使池水旋转,并能把污物集中到排污口。溶氧低时适时开机充氧。

温室除培育黑仔鳗外,还可养殖成鳗,成鳗培育池按1吨鳗配1千瓦动力增氧机,水质管理与培育鳗种基本相同,但水可适当肥一些,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露天池养殖 当5月底、6月初露天池水温达到25℃时,即可把黑仔鳗放到露天池养殖,养成大规格鳗种(20克/尾以上)比较有保证。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投高设备利用率,应采取高密度和轮捕轮放的养殖方法。

露天池的水质要求与温室不同,溶解氧需在4ppm以上,pH7.5~9,透明度15~20厘米,露天池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养鳗池水体的溶解氧主要靠浮游植物,特别是兰藻类中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所产生。这就需要接种或培育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在早晚或阴雨天,水中溶解氧低时,则要依靠增氧机增氧,以满足鳗鱼生长需要。

露天池饲养过程中,每天需定时投喂饲料1~2次(50克/尾以上规格每天1次),投喂时间上午7时(夏季稍提前,秋季稍拖后),每天投喂成鳗饲料量约占鳗体重的2~3%(指150~50克/尾),成鳗饲料中应加入多维鱼肝油5~10%,投喂饲料量还应根据水温、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水温在28~30℃时,生长最快。投饵量也应适当加大。

春末夏初,露天池中会因水蚤大量繁殖,影响鳗的正常摄食,每月可用0.3~0.4ppm敌百虫全池泼撒。若轮虫大量繁殖应更换池水,并撒布消石灰。还可以放养鲢鱼罗非鱼(每亩100~200尾)间接灭之。

病害防治 饲养管理中要防止鳗体表损伤及鳗病的发生。在温室养殖中,寄生虫病发生较普遍,影响鳗鱼正常摄食。如发现车轮虫病可用30ppm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撒,24小时即可治愈。平时定期(1个月左右)预防。发现指环虫病可用0.4~0.5ppm的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撒。

温室养鳗池在空闲时间还应重视消毒处理,预防细菌性病害,在放鳗前3~4天应再用5~10ppm漂白粉消毒1次,每次筛选归类鳗鱼出池,也应结合消毒处理。露天池塘在干塘清池时,要排除池底污泥,并用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