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大水面网箱与温室循环水配套养鳗模式

2023-03-07

在大水面设置小型网箱,取温室培育的鳗种养成,每平方米单产20~35千克,饵料系数2左右,育成周期2年。大水面网箱养成与温室循环水育种配套养鳗,能充分利用自然与温室二者生态优势,为当前低投入、高效益的一种新模式。单产分:肥水型水体每平方米20千克、瘦水型水体每平方米80.5千克,饵料系数1.9左右,育成周期18个月。产出商品鳗质量居所有养鳗模式之冠,而养殖成本为静水池塘的50%左在。

目录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温室循环水培育鳗种

简易温室可用一般农房,四周及房顶应用双层(间隔固定空气层)尼龙薄膜保温;门窗用木框固定双层薄膜,便于启闭。水泥池用正方形倒角型式,根据需要宜分三级:一级池3米×3米×0.7米、二级池7米×7米×1.2米、三级池10米×10米×1.2米;池口均设檐口,挑出10~15厘米防逃;进水口设在水体上层,以切线方向进水;池底锅形,面用水泥抹光或铺砂砾,中央设置排污(集鳗)孔,用直径120毫米硬塑管从池底下面倾斜安装接入池边地坑。在地坑内安装相适应的水力涡流器,利用池水循环形成旋涡加速沉淀,沉积污水蓄于涡流器下面的沉淀管内,定时排除;澄清水泵入高位配水箱。配水箱,内设水位自控阀、温控电加热器、射流器(自吸口外接电晕场空气通道)。可以稳定水压、水温、溶氧和臭氧浓度,并人工调控pH值和盐度。补充水池,把深井或地表水先纳入补充水池进行曝气和沉淀,同时引种微囊藻使水色翠绿偏黄,透明度15~20厘米;用作系统内的补充水。食台每池1个,设在排污孔水面。由一只弱光电灯、一只矩形盘式食篮组成,利用鳗苗趋弱光、嗅觉敏锐,以光诱加水蚯蚓气味进行引食。进水口安装尼龙筛绢滤网罩,网目小于40目。排污孔竖置直径125毫米硬塑筒,筒底部钻若干直径15毫米的孔,外套40目不锈钢丝网。

鳗苗选择

天然鳗苗经过长期洄游及捕捞,质量差异很大,应选取体色玉白透明,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无点,在淡水中游泳活泼的鳗苗。每千克6000尾左右(早水苗)为上等,每千克8000尾左右的质量较差,若精心培育还可以赶上。鳗苗大多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故放养前应重视袋内CO2和水温缓慢转变;较简便方法,将尼龙袋袋口向上先放在池水中,并从袋口插入2支饮料用“麦管”,待袋内水温与室温差小于4℃时,取出鳗苗进行药浴。宜用呋喃唑酮(助溶)2ppm加亚甲醛等3ppm,曝气浸浴10~15分钟,并捞除死、伤苗,粘沫等。浴后苗每平方米按1千克左右的密度放养。密度稍稀,能使生长快,成活率高。

鳗苗驯养

放苗后2天内,保持池水盐度小于5‰,水温保持室温或20℃左右,循环水流速每秒不大于0.1米/秒,不投饲进行观察,让其适应。第三天始,循环水流速以0.15米/秒递增,水温以0.5℃/6小时递增,盐度以每天1.7‰递减。到第五天20点钟达到并保持全部淡水,水温29~30℃,流速0.01米/秒,pH≥8,每升水溶氧量大于6毫克。此时试引食,食台置于排水口上方,把食台的电灯开亮,再放下盛有切断水蚯蚓(捏成饼状)的食篮,使池水刚漫过蚓饼。蚓饼应每2小时换1次,以保持新鲜和持有的诱鳗摄食的香味。引食一直持续到第六天6点钟,上食率可达95%以上。第六天20点钟始,间隔3小时分4次投喂水蚯蚓,日投饲率掌握5%。日投饲率可按下式求得:日投饲率(%)=日投饲量(千克)/昨日存池鳗重量(千克)全日投饲量分4次投喂、第1次宜投全日给饲量的1/3,以后3次应视上一餐吃食情况适当增减。以后12天应按每天推迟2小时顺次投饲,则可转化到四餐全部在白天投饲。每餐摄食时间约1.5小时剩饲宜收去。一餐的给饲量宜分2~3次投喂:如第1次投饲(占全餐给饲量60~70%)后群集抢食待完时,鳗群散开而尚未走完之际即投入第二次(给饲余量的一半),同样投第三次。这种“间息投饲法”既提高群体饱食率,减少瘪状饿鳗,使群体生长个体匀称,又可以增强鳗饵的香味激刺力度,强化鳗的摄食条件反射。到第12天水蚯蚓日投率可达100%,开始转食配合饲料。转食过程宜慢,以不影响正常食欲为前提,一旦发现因饵料不适而怠食,应立即降低转换比例。一般转食过渡期约10天,逐渐减少水蚯蚓比例增加白仔饲料比例,直到全部投喂白仔饲料。转食阶段应加大循环水流速及排污量,提高溶氧量。对水蚯蚓与配合饲料混和时,要注意蚓酶对饲料粘合力的破坏更易引起的饵料散失。转食全部配合饲料时鳗苗的摄食能力还很弱,练饵宜软些(料水比1:1.3),并添加2‰维生素C,用竹片刀刮成薄饼状,应边练边投。全部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率9~10%为宜。

黑仔鳗分养

继续投喂1星期左右,可依摄食强弱分养。方法用抄网事前兜在食台下方,用梢硬(料水比1:1.2)的饲料引食,待第一批鳗群集上台即行抄捕分养,为摄食强级;依法再抄扑第二批群集上台的,分养为摄食中级;留在原池的鳗,为摄食弱级。分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千克(约1450尾)为宜。此时循环水流速宜保持每秒0.06米;饲养管理继前;日投饲改为3次(如7:00、13:00、19:00)。每隔10天再按吃食强弱调整分养1次;把强级内的弱者移到中级,把中级内强、弱者分别移入强、弱级,把弱级内强者移入中级。有利于群体生长较为匀称。在第二次分养后,同级池个体达每尾2克以上时,应如前法转食黑仔饲料。第三次分养密度每平方米9.3千克(约1300尾)为宜;第四次分养密度每平方米13千克(约1200尾)为宜。

鳗种锻炼

直接把温室育成的鳗种移养大水面网箱,将造成由生态不适发生的病变或长期怠食。故宜在移养前半个月,渐降水温达到室外状态,经受昼夜温差煅炼;同时渐增循环水流速达到移养水面的流速,使能适应并正常生活;在不影响上食率的前提下逐步把食篮沉入水面20厘米以下,驯化鳗鲡适应外荡在风浪中,强烈日光下沉篮摄食;并改日投饲为2次(如8:00、16:00)。若取换水式池育的鳗种,尚需改变开增氧机的摄食条件反射为不开增氧机而定时摄食。

温室循环水培育鳗种技术,使均日增重率达7.5%以上、饲料效率达52%以上,均高于常规,且群体大小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