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斑点叉尾鮰养殖

最近更新:2023-01-31

斑点叉尾鮰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食性杂,饲料容易解决,易繁殖制种容易,适温范围广,不需人工越冬,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逐渐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

目录

鱼苗培育

鱼苗孵化出膜后,带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游动能力很弱,喜欢集群沉在水底,如此时直接下塘,易在淤泥中窒息而死,成活率特别低,因此需要在小水泥池中暂养,等卵黄囊消失,能自由游动以后再下塘培育鱼种。暂养池大小在1立方米左右为宜,深60~80厘米,内壁光滑,有流水,排水口以纱网封住,一点空隙都不留。出膜后2~3天,鱼苗靠卵黄囊供给营养,卵黄囊消失后,鱼苗摄食浮游动物,需在暂养池中投喂足量的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每天投喂4次,及时排污,保持水质良好。暂养8~10天后,鱼苗长至16~19毫米,此时游泳和摄食能力都很强,可以下塘培育。

鱼种饲养

鱼种池要求面积1~2亩,过大不便于投饵和摄食,水深1~1.5米,开始水稍浅,随鱼苗长大逐渐加深。排进水方便,不漏水,水质良好。光照条件好,以利于水温和溶氧的提高。鱼苗下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杀死杂鱼和有害病菌。然后将池中的浮游动物培育丰富,以便鱼苗下池后有充足的适口饵料供其摄食。放养密度每亩7000尾左右,叉尾鮰鱼苗在4.5厘米前主要摄食浮游动物等活饵,同时摄食少量的配合饵料,4.5厘米后转为摄食配合饵料为主,因此在鱼苗长至4.5厘米以前要保持池塘中有足够的浮游动物,搭配投喂少量配合饵料,4.5厘米后加强配合饵料的投喂。配合饵料主要原料为鱼粉、豆饼、麸皮、玉米、米糠及添加剂等。配方为鄂85—Ⅰ。该鱼喜欢集群摄食,投饵要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饵料利用率高。定时投饵,早上和下午各1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

成鱼养殖

鱼种饲养到10厘米以上即可分塘进行成鱼养殖。成鱼池面积在5~10亩较合适,水深2米。每亩放养鱼种600~700尾,同时搭配放养花、白鲢鱼种250尾控制水质,一般不搭配鲤鱼和鲫鱼,因鲤鲫和鮰鱼的食性相同,而鲤鲫的摄食能力比鮰鱼强,影响鮰鱼的生长。成鱼养殖以投喂配合饵料为主,主要原料为鱼粉、豆饼、麸皮、米糠、玉米及添加剂等,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30%,脂肪7%,粗纤维12%,动植物蛋白比为1:2.98。投饵量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水温的变化而定,水温在5~38℃,投饵量占体重的1~4%,一般以投饵后30分钟内吃完为宜。生病在上午和下午各投饵1次,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均匀撒开。面积较小的在塘边投饵即可,面积较大的应在池塘中央投饵。鱼种在分塘运输中胸鳍和硬棘互相刺伤,下塘前应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以防水霉和其他病菌的感染。